2021-04-09 09:58
4月8日晚,由罗飞执导、詹姆斯·卡梅隆担任监制、首席研究员施万克讲述的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以下简称《六人》)在北京举行首映式。影片主创悉数出席,讲述影片拍摄背后的故事,影片将于4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浪漫爱情故事深入人心,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次人类史上最大的海难中,船上共有8位中国人,其中两位沉船去世,最后有六名中国幸存者。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幸存者被送至纽约港口,所有人都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但这六个中国人的经历却被刻意抹去,他们的求生经历还遭到西方媒体诋毁报道。此后的一百多年,泰坦尼克号相关的记载中几乎不见六人的踪影,世人也从未得知他们获救后的去向。
《六人》导演罗飞出生于英国,之前的作品包括纪录片《海神号事件》和纪录片《阳关三叠》,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罗飞回忆,最初有这个念头是在2015年年初,当时刚拍完一部纪录片,老搭档施万克提议,干脆拍摄一部“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人幸存者的故事吧?当时罗飞还很好奇,“船上有中国人嘛?”后来他跟住在上海的朋友们聊天,发现他们也都不知道这事儿。这反而增加了他拍摄的兴趣,最终决定启动这个项目。
罗飞
作为该片首席研究员,施万克透露,一开始自己手上的资料仅有当年“泰坦尼克号”上留下的8位中国人的英文名,所以他们只能在这些名字中寻找蛛丝马迹,然后在网上的“泰坦尼克号”论坛中寻找相关的资料,还到处发邮件,寻求帮助,“我们希望能找到这些中国人的后代,因为其他700多位泰坦尼克号上的外国游客都有后代,他们都能很骄傲地说出来:这就是我们家里人的故事,只有这六个中国幸存者没有人说过:那是我爷爷,那是我爸爸……”
罗飞说,支持团队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是,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你在这么有名的沉船故事里发现了一段未明的历史,我们有责任把这个拍摄出来,我们要让他们的后代们感到惊喜,放弃就太可惜了。我们一直坚信能找到他们的后代。”
《六人》制片人罗彤
施万克为观众揭秘了一位名为Fang Lang(方荣山)的中国幸存者,“泰坦尼克号”最后一个获救的竟是他!而在卡梅隆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其实拍摄了他获救时的画面。可惜的是,这段画面最终并没有剪辑到电影里。现在,《六人》画面中出现了这段画面,这也是该片段的首次曝光。
六位中国幸存者中,有几位是住在泰坦尼克号上三等舱的船员,船撞上冰山的时候,他们最先感知到,并从船头跑到了船尾,在一个休息室等待着救援,一直坚持到了船最后沉没的时刻,其中5位登上了救生艇,一位把自己绑在木板上,最后被巡逻的队员救了上来。在卡梅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罗丝最后在一块漂浮的木板上被救起的画面,就是从这里得到灵感。其中一位方荣山是中国台湾台山人,他后来去了美国,对自己的沉船故事,从来没有向儿子提起过。但他写了一首打油诗,告诉了自己家乡的族人,这首诗被《六人》编导发现了,成为了实证。
对于邀请到詹姆斯·卡梅隆担任该片监制,《六人》制片人罗彤透露,为了联系到卡梅隆,费了很大的功夫,最后通过邮件打动了一位律师,从而联系上了他,“没想到他几年前就开始关注我们,并邀请我们见面,主动担任我们的监制。”有了卡梅隆的帮助,《六人》中出现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片段,“团队预算有限,如果没有福克斯公司的允许,这些片段的版权就是天价。”
《六年》历时四年多调查,一共集结数十位研究员,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六名中国幸存者的踪迹。循着研究员们找到的线索,拍摄团队造访了中国的北京、香港,英国伦敦、南安普顿、布里斯多、利物浦,美国旧金山等20多个城市。
在寻找这六位中国幸存者后代的过程中,主创们发现,在幸存者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死里逃生,还不算是最大的人生灾难,《六人》通过让观众看到,虽然这些中国幸存者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艰难前行,“这份对生命的热爱和执着,让人看到了人类不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