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8 18:00
(守宫)
近日,上海海关查获了一批入侵生物,其中不少是各式各样的大型蟑螂。而它们能来到中国的原因,竟是有很多人要将其当宠物饲养。
近年来,“宠物热”持续升温,养狗、撸猫已很寻常。可偏偏有一些人“不走寻常路”,社交媒体上,不乏一些饲养蟑螂、蜘蛛、蜈蚣等昆虫的视频,看罢一阵头皮发麻。可在评论区,也有不少人追问销售渠道、生活习性等。如果不违法,养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或也没啥,但很多所谓的“宠物”都是“海淘”而来,这就有问题了。巴西赤耳龟、福寿螺等知名入侵生物,就是以“宠物”之名进入我国,后因没有天敌而泛滥成灾。
养宠物事小,生物入侵事大。鉴于此,我国各级海关一直在加大打击力度。但自然生物千奇百怪、有大有小,终究会有“漏网之鱼”。所以除了前端,后端销售链条也要加强管理。在过去,“奇葩”宠物多在花鸟鱼虫市场销售,影响范围有限,监管部门打击起来难度也不高。可在网络时代,再小众的品种都可以通过电商找到卖家。此外,尽管我国《邮政法实施细则》明文规定,严禁邮寄各种活体动物。但在现实中,大量不法商家仍与一些快递网点合作,将活体宠物发送到全国各地,有的商家还“贴心”提示买家,不要当面拆开快递,防止收货时被快递员举报。
一边是“外部输入”从严从细,一边却是内部买卖肆无忌惮,让人揪心。这一现象也反映出管理力度上的不足。就拿1990年发布施行的《邮政法实施细则》来说,今天来看,其对于各类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较小、威慑力也不足。同时,今天我国快递市场日发送单量接近3亿单,小批量、多频次的寄递特点,也在呼唤着监管方式的迭代更新。
还值得一提的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设了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至于哪些“宠物”是敌人,生态环境部会定期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事关法律问题,养宠物者要有认真了解的自觉。此外,也不妨对电商等销售渠道建立相应的“白名单”制度,明确可以销售的宠物范围,普法的同时,也能加强行业以及消费者自律。
放眼未来,“宠物热”仍将是一大消费热点。各方要相向而行,确保人们在多一个“朋友”的同时,生态环境不多一种“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