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17:13
近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在“儿童邪典”视频专项查处和治理工作中,检查网络平台27个,对7家违规平台做出行政处罚,罚没款共计11万元,清理删除相关违规视频33789个,清理儿童邪典图片7930张,删除相关违规内容链接83254条。
通过儿童喜爱的卡通人物,“嫁接”疯狂的动作或荒谬的行为,传播恐怖、暴力、低俗等不良内容,“儿童邪典”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因频繁接触网络,当代儿童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若任由血腥场面、色情信息、惊悚元素流入荧屏,且是以孩子们熟悉的形式,则很可能被好奇心较强的孩子长期关注。这类连成人都备感不适的画面,对于意识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污染,更是精神上的毒害。在“儿童邪典”的诱导下,孩子们很可能产生恐慌、焦躁情绪,树立错误的认知和扭曲的价值观,从而给成长路上带去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儿童邪典”画面散布网络,令家长极度不安。令公众感到不解的是,“儿童邪典”这一乱象何以久禁不绝。2018年初,国内网络首现由境外传入的“儿童邪典”视频,二次加工蜘蛛侠、艾莎公主、小猪佩奇等知名卡通形象,充斥恶搞低俗内容,一经曝光便引发舆论谴责。当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部署开展“邪典”等涉儿童色情信息网络专项整治,清理有害信息37万余条,曝光并处罚传播相关内容的网络平台。这场对“邪典”视频的迅速处置,成为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十件大事之一。
据执法人员巡查发现,被查处的“儿童邪典”视频,依旧为境外传入,特点是新虚构创建的卡通形象,含恐怖、暴力或惊悚元素。时隔两年多,为何“儿童邪典”的暗黑视频又能重现网络,再一次把毒手伸向孩子?是此前的引进漏洞没有堵上,还是又有新的输入渠道?究竟是哪些幕后黑手一次次把“儿童邪典”精准推送到儿童群体面前?此次被处罚的违规平台,到底是没能掌握筛查屏蔽技术,还是被逐利心理遮住了业内良心?
维护视频网络纯净,抵制“儿童邪典”入侵,需要执法总队不间断地筛查和治理行动,更需要视频平台自觉做到自查自净,严格把好第一道关口,坚决当好第一座“绿坝”。如果已经到了以传播黄暴内容博得关注、以侵蚀儿童心灵赚取流量的地步,这样的视频平台还有何底线而言,又能留住多少用户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