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免疫周:疫苗接种是一道必答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4-29 17:40 语音播报


世界免疫周由世界卫生组织举办,定于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4月26 - 30日)。其目的是强调计划免疫在拯救生命方面的重要性,促进疫苗接种,使所有年龄组人群得到保护,预防疾病。

在历次人们与疾病的抗争中,疫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便捷的措施。通过我国多年的免疫规划,乙肝、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部分疾病得以消除,更有效避免每年200万-300万人死于传染病威胁。接种疫苗作为疾病预防的主要手段,还明显减少了国家的医疗支出成本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近日,全国各地正安全、有序、有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4月25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490.1万剂次。面对疫苗接种犹豫情况,张文宏医生强调,“疫苗成为保障世界重新开放的唯一渠道”。要想彻底战胜病毒,疫苗接种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在我国新冠病毒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中,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防控的重点人群。不仅仅是新冠肺炎,中老年人因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成为众多疾病的易感人群。北京预防医学会会长邓瑛指出,“人在一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应该保持对疾病预防的关注。因年龄增加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的中老年人,更应该得到保护。疫苗对于老年人最切实的价值,在于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疫苗,从而有效预防其所针对的疾病,提升生活品质。”

事实上,“预防接种”也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写进了《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信息》),该文件旨在增强全社会的预防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及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信息》建议老年人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流感流行季前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

在国内为数不多的专门针对中老年群体的疫苗中,去年上市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填补了国内该疾病预防领域的空白。据估计,中国5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病例约156万,约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目前带状疱疹治疗方法有限,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有效手段。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了解到约9%至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0%-50%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超1年,部分甚至达10年或更长,对患者自身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中老年人作为高风险人群,要积极通过疫苗接种预防这一疾病。”

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5亿,占总人口的18.1%,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过亿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接近5亿,人口老龄化为中老年疾病负担加剧奠定了人口基础。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我国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推出一系列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接种疫苗是我国公共卫生的长期策略。当前,一些地区为方便中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增设60岁以上人群接种点,并设置“老年人专用通道”,同时还有部分地区已将中老年人接种的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可见中老年人疫苗接种问题被予以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怀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加强对中老年群体的疾病预防与成人疫苗知识的科普,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以此更好地为中老年人健康生活助力。

健康食饮

编辑:杨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