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协会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4-29 22:21 语音播报


4月28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中国酒业协会领导与来自全国各酒企代表、全国各省市酒协代表等参与了本次大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887家完成酿酒总产量5400.74万千升,同比下降2.21%。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353.31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1792亿元,同比增长11.71%。

中国酒业协会也公布了行业预期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6690万千升,较“十三五”末增长23.9%,年均递增4.4%;实现销售收入14180亿元,同比增长69.8%,年均递增11.2%;实现利润3340亿元,同比增长86.4%,年均递增13.3%。

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发言中表示,伴随消费升级、名优白酒需求升温、龙头企业引领,产业从复苏到快速增长。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资本市场的审美疲劳、社会舆论的不确定因素、产业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产业政策放开,引入更多业外资本的参与。有助力,当然也有投机甚至搅局,在名酒引领下的个别品类营销利润增长引发的流通环节的快速充军,利润分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产业深度分化引发的冲突,消费层面名酒供需关系激发的矛盾。这些隐忧无疑对未来中国白酒的“十四五”之路有不确定性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隐忧,处理好、化解好矛盾,才能稳步向前。

啤酒产业结构调整见效,盈利水平提升。市场容量趋于稳定,进口啤酒大幅下降,工坊啤酒市场持续热烈,规模品牌企业创新提速,中高端产品消费力持续上升。在减量博弈之下,未来啤酒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会成为主旋律。啤酒行业竞争主线和核心增长逻辑均聚焦到“高端化”。

葡萄酒受到国际葡萄酒冲击巨大,市场分化多元。产业政策支持不足,产业基础待加固,内生动力不足,品质表达不鲜明,消费场景单一,多以洋为重的消费文化影响消费者,中国葡萄酒品质和价值表达,文化表达是葡萄酒产业的核心突破点。这些虽需时日,但必须清晰梳理,追本溯源,形成完善体系。葡萄酒产业必须痛定思痛,明确未来方向,葡萄酒产业在重压下前行,步履维艰。但是可喜的看到,整个葡萄酒产业信心满满。

黄酒一直在沉寂之中,似乎还没有从醉中醒来,振兴黄酒,乃产业使命。弘扬黄酒,乃黄酒人的责任。整个黄酒仍需集体反思。“十四五”起航,应以坚守传统为本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弘扬为根本,以美好生活为愿景,市场突围战必须打响。

露酒,经过几年的努力,业内专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复论证。露酒是什么酒?终于拨云见日,在新版饮料酒分类标准中明确定义,使其回归传统,并明确未来。露酒喜迎春天到来,骨干企业信心满满,有的企业似乎还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十四五”一定是露酒快速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果酒、配制酒、其他蒸馏酒随着饮料酒分类标准的清晰化,在“十四五”期间预示着市场空间巨大,美好生活一定是多姿多彩,各类特色酒品做好优质和个性一定会有非常美好的未来,所以,要锚定方向,蓄势待发。

酿造料酒,随着消费升级,美好生活追求,酿造料酒必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发酵食用酒精,防疫需求急速增加,去年利润水平空前提升。长期来看,由于受到原料价格、市场需求、国际竞争多重压力,挑战与机遇并存。

对于中国酒业发展而言,五年很重要,但是,十年,五十年,百年更为重要。酒业要行稳致远,必须有更深刻,更长远的思考。

健康食饮

编辑:杨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