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可绑定他人车牌,用户隐私怎么办?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2021-05-07 09:18 语音播报

热点

最近,有多位安徽省池州市的居民向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反映称,当地推广使用的一个名叫“池州智慧停车”的公众号,可以绑定他人车牌号,并且能精确查询到相关车辆停车的时间、地点、欠费等信息。

对于潜在的隐私风险,负责该停车系统的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车牌号在公众场所本来就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他们觉得这没有什么问题,系统这样设定也是为方便市民操作缴费。如果确实有担忧,当事人可以带上有效证件到公司申请单一绑定。

那么不经任何验证就能查询他人车辆信息,是否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智慧便捷与用户隐私之间,只能是一场零和游戏吗?

“智慧停车”不仅能查询自己车辆的信息

还能不经验证查询他人车辆信息

“池州智慧停车”公众号是安徽池州主城区智慧停车系统的常用微信平台,通过该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查询到附近停车场的车位情况,也可以完成缴费等停车相关的手续。对此,不少居民表示了支持。

池州居民:我觉得这个系统挺智慧的。第一,车子停了多长时间,停在什么地方,我都能非常精准地掌握信息。第二,如果缴费的情况和实际停车的时间不相符,我也能及时查询到。

不过,家住池州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微信公众号不仅可以查询自己车辆的停放、缴费等信息,也同样可以不经验证,就查询他人车辆的信息。

“我觉得池州智慧停车这个系统非常不方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便把我的车牌号拍下,然后就能知道我的车子停在哪里,这是对别人隐私的泄露。我觉得这个池州智慧停车系统应该升级,比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份证号或者车架号来登记这个车牌号,只能限制车主本人来查自己的车子停在哪里,而不是让所有的人知道你的车子停在哪里。”

记者搜索并关注了“池州智慧停车”微信公众号,进入主页面之后,在页面下方点击“我的车牌”就可以绑定车牌号,而绑定车牌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记者用当地的车牌区号加上随机输入的几个数字,便查询到了该车牌号的欠费记录等信息。如果记者绑定车牌之后,该车有进出停车场的情况,也会收到相应的提醒。

公众号设计存在漏洞

工作人员称系统为第三方开发

据了解,除了安徽池州,包括江苏、陕西、云南在内的多地也都有类似的服务停车公众号存在。对此,用户们也表达了担忧。

天津张先生: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公众号来绑定我们的车牌,用于交费等服务。但是考虑到一些软件技术上也许还不够过关,有许多漏洞,所以个人信息有可能就因此泄露出去了。所以考虑到这些问题,这些公众号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希望对这些技术进一步加强。

就此事,记者也联系了“池州智慧停车”微信公众号的账户主体——池州市贵池区市容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系统并非该公司开发,具体的技术问题并不清楚,需要咨询相关技术人员后再回复记者。“不是我们开发的,是第三方,系统我们在用。”

截至发稿前,记者并没有收到回复。

律师:涉嫌侵犯隐私

可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权益

对此,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用户的部分行踪信息属于比较私密的信息,公众号如果未经任何的授权就收集此类信息或者提供了让其他用户收集到此类信息的平台,则涉嫌侵犯用户的隐私。

岳屾山:隐私是自然人的不愿意被他人知晓的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私密空间,像这种行车信息或者停车的信息,就属于隐私的范畴。另一方面来讲,这个还是属于一种收集或者是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车辆的信息、停车信息、缴费信息,这些内容应该是在合法正当必要的范围内来进行收集使用或者是提供给公众查询。

除了泄露个人隐私,岳屾山认为,相关信息被不法分子收集后,也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其他的安全隐患。

“比如我知道了某一个人的车牌号码,我就天天盯着他,查他在哪里、去了哪里,摸清楚他的行踪轨迹,从而可能会引发一些其他的侵权行为,或者一些人身或者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问题。”

用户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岳屾山指出,用户可以通过与账号运营方沟通、向行政主管部门投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岳屾山:如果运营方这边协商不通畅,也可以直接向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来提起诉讼。当然一般来讲,提起诉讼或者主张损害赔偿的时候,是需要证明自己有相应的实际损失发生,才有可能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智慧城市实验室主任王鹏表示,目前多个城市都在研究推广智慧停车系统等相关的信息系统,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保护用户隐私的问题其实并不难。

王鹏:其实这不光是停车平台的问题,可能是现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整个市场上是因为信息化系统开发的门槛比较低,至少看上去的效果实现并没有那么难,所以导致大量的小公司或者凭关系的公司进入这个市场,导致了开发的系统质量没有保障,隐私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了。

王鹏认为,要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可以采用共享车位的方法。

“大家经常会觉得没有车位,是因为它的整个供需的匹配是有问题的。而且公共建筑和住宅社区的停车场其实是各自管理,也难以打通的,因为都是有权限的控制。但实际上如果这些车位能都释放出来,以共享的方式去提供服务,整个的车位不足应该很容易得到缓解。”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