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18:15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历史观,就是要注重运用宏观视野分析看待历史,全面系统洞察把握历史演变规律,科学指导发展实践。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时,以大历史观来讲好“大思政课”,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回看走过的路中增进政治认同
“在湘江战役中,29岁陈树湘重伤被俘,苏醒后乘敌人不备,绞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这是一堂思政课上老师动情地给学生们讲的一段故事,学生们听得入神,“向死而生,是根植红军灵魂深处的血性基因。这是信念的力量。我们不会忘记,这一位比在座的各位同学大不了几岁、为理想和信念践行了誓言的红军师长。湘江战役是红军辉煌的英雄诗篇。”作为思政课教师,把中国共产党历史客观地讲述给学生,通过看得到,摸得着的身边事例,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发展建设,用事实说话,向青少年讲清楚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正在做的事和将要做的事,让“大思政课”活起来,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大思政课”在回望中要讲好的“文明传承”“深刻总结”“持续探索”“伟大实践”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中国人民的创业史、发展史中选取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不仅让大学生们知其然,更好让他们知道其所以然,理解伟大复兴背后深沉的历史底蕴,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在对比别人的路中增进四个自信
一张医护工作者陪伴新冠肺炎疫情患者看夕阳的照片在许多人感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从出生30多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我们国家都不惜代价全力救助。而一些国家患者没有办法住进医院,只能苦苦等待。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党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抗疫斗争的实践再次证明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成为思政课最生动、最现实、最可信的课程资源。
中华民族要走上伟大复兴之路,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但要自己同自己比较,还要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比较;不但同发展中国家比较,还要同发达国家比较,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思政课”之大,在于以比较的大历史观,将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作为课本之外最鲜活、最生动的素材,既言之有理又言之有物地教育引导青少年从感性的认知走向理性的认同,在比较中更加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定力和底气所在、决心和信心所在。
在远眺前行的路中增进责任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的责任与使命,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只有真正走向“强起来”,大历史观才能把“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逻辑链条连接起来,将历史、现实、未来连通起来,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言传身教,行为世范。
青年是未来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党和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上青年一代责任在肩,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真正成长为新时代的“大担当者”。“大思政课”之大,在于以前瞻的大历史观,把有意思的事讲得更加有意义,教育引导青少年在回看、比较和远眺中洞见未来,形成与党和国家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幸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