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试点工厂化种番茄,产量提高4到5倍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云柯

2021-05-21 17:43 语音播报

城事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了解到,北京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全市已投用4个规模化温室蔬菜生产车间,总面积达到30公顷。其中,利用工厂化高效种植番茄,大中果型番茄每平方米产量可达40公斤以上,今年有望突破50公斤,是普通农业设施的4至5倍。

在大兴区宏福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透明的玻璃连栋温室内,一排排铁架支撑着番茄藤,一串串番茄垂落下来,番茄并不种在土里,而是长在长条的基质袋中。生产番茄的玻璃连栋温室密闭,进入需要穿一次性防护衣,避免将病虫害带进温室。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李新旭介绍,工厂化生产高效农业设施,包括高标准的玻璃连栋温室、环境调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化控制平台及省力化装备。通过这些系统,实现了环境及水肥的精准化调控,配套标准化植株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措施,给植物一个最适合生长的空间,大大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以番茄举例,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近年来开展番茄工厂化生产试验示范,集成创新了连栋温室番茄工厂化生产技术模式,樱桃番茄产量稳定在每平方米20公斤以上,大中果番茄产量达到每平方米40公斤,相比普通设施土地利用率提高了4倍以上。

采用高效设施工厂化生产,番茄外观及口感也大大提升。近几年,北京市加大口感型番茄筛选,持续进行樱桃串收番茄的引种引进和筛选,“191”、 “sinploo”等品种糖度可以达到11以上。此外还引进了黄色、橙色等不同颜色的串收番茄品种,颜色美观、口感更好。

目前,《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工作方案(2020年-2025年)》已正式印发,高效设施农业体现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在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北京市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工作。目前,单体规模达到2公顷以上的大型智能温室蔬菜工厂化生产“车间”全市有4个,大兴区两个,通州区一个,还有一个在小汤山,总面积达到30公顷。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