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俞孔坚今摘全球生态最高奖,其建议曾写入十八大报告
北京日报客户端 | 通讯员 铁铮

2021-05-29 11:20 语音播报

热点

北京时间5月29日上午9点30分,“柯布共同福祉奖”在美国克莱蒙颁奖。这是世界范围的生态哲学领域和生态文明领域的最高奖项。今年的获奖者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

这一奖项是以世界著名后现代哲学家、生态经济学家、有“西方绿色GDP之父”之称的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博士名字命名的奖项。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为推动生态文明和增进人类和自然共同福祉做出杰出贡献的生态环保人士。每年在“克莱蒙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举办期间颁奖。迄今为止,有12位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生态环保人士获此殊荣。

96岁高龄的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博士评价说,中国教授俞孔坚师法自然,将水化威胁为友的做法极富智慧。他赋予生态城市运动和生态景观运动的真正的意义,在于使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发给他,是我们的荣幸。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在颁奖辞中说:我们将2021年“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发给俞孔坚先生,以表彰他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世界范围的建设性后现代运动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一名极富创造性的生态建筑家,通过创造性地整合中国天人合一的优秀传统智慧和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俞孔坚先生创造了一种既环境友好又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这种新的生态景观模式有助于我们找回我们在自然中本真的位置,恢复我们与自然和他人的亲密联结纽带。他的洞见和创造性的设计使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的希望。

美国生态文明国际联盟主任杰伊·迈克丹尼尔博士评价说,当看到俞教授设计的“青山绿水间的红飘带”,我就知道与极端的生态主义者不同,他是把众生、把地方人民、把地方社区共同体装在心里的。他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即生态文明的层面上在运思,所追求的显然是人与自然的创造性的和谐,这一思路深得建设性后现代的精髓,极富启迪!

俞孔坚教授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始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1963年出生于浙江金华,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2013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他2016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20年获颁IFLA世界景观学与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杰里科爵士奖。

俞孔坚1997年回国后,首创生态安全格局和逆向规划方法,用以协调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矛盾。其“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等建议被国务院采纳并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等国家文件中,成果支撑了国务院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4项重要法规的制定,理论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国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及北京、广州、深圳等大量的城市规划中。

他提出城市建设需要一场“大脚革命”,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系统构建了“海绵城市”理论与方法,探索用生态学原理和景观设计学的方法进行城市防洪和雨洪管理,建设水韧性城市、进行生态水净化和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他领导的团队实验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的工程范例,并应用于1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的1000多个城市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之中。

他的大量建成项目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享誉国际,曾13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5次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3次获国际建筑奖 ,2次美国建筑奖,并获ULI(美国城市土地学会)全球杰出奖和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有20多个作品被收入欧美国大学专业教材。

获奖后的俞孔坚教授说,生态文明意味着我们需要对以往一切工业文明的成果重新评估,在怀疑中寻找新的、基于自然的出路。他在线上发表了《拯救地球:生存的艺术》演讲,向300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生态文明研究者和一线建设者们展示了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与设计思想。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官网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