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21:20
中国曲艺界国宝级艺术家、天津时调一代宗师、天津曲艺界代表人物、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金唱片获得者、国家级非遗天津时调代表性传承人王毓宝于6月10日下午4时21分在天津去世,享年95岁。
1926年,王毓宝出生在天津河北大街石桥西胡同的一个手艺人家。受父亲王振清影响,王毓宝五六岁时就迷上了时调,并开始跟父亲学习。因她嗓子好,有冲劲,能唱高腔,而且悟性好,不怯场,所以在父亲的精心调教下,很快就掌握了《靠山调》的技巧,并能唱上三两段。8岁时,她开始跟随父亲到处演出,很受观众欢迎。12岁时,正式登台,踏上了养家之路。
1953年初,天津广播曲艺团成立,王毓宝成了新中国曲艺工作者。她和弦师祁凤鸣、姚惜云等共同创作了《摔西瓜》,这一曲目调整了唱腔旋律,变化了前奏过门,改变了演出形式,赋予传统《靠山调》以新的生命,特别是王毓宝高亢嘹亮、圆润宽广、华美婉转的演唱,和她清脆俏丽的“疙瘩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津城一炮打响,这曲《摔西瓜》也成了天津时调的开山之作。因时调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且演员多为天津人,所以时调从此被称为“天津时调”。
王毓宝的演唱日臻成熟并自成一派,但她并不满足,仍积极致力于改革创新工作。她先是在一向只唱不说不做的传统演唱中加进了动作身段和朗诵,最大限度表现出曲目的内涵,增加艺术感染力。之后又在一个曲目中根据不同的人物运用不同的曲牌,如在《拷红》中老夫人用“老鸳鸯调”,红娘则运用欢快活泼的“怯五更调”,更加贴切、鲜明地表现出了人物个性;《军民鱼水情》在全国的轰动和《梦回神州》的创新成功,标志着以《新靠山调》为主体的天津时调逐渐趋向完善。
1997年王毓宝突发心肌梗塞,挥泪告别了曾陪伴她60余年的舞台。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时调的改革创新和培养新人上。如今,她的学生高辉、刘迎、刘勃扬等都已成了天津时调的名角。2018年,93岁的高龄的王毓宝还喜收新徒志淑嬿。她在拜师典礼上说:“我从小就喜欢这个曲调。我以前虽然学过京韵、梅花,但我还是喜欢时调。老腔老调我也会唱,但我还是改革了。只要观众需要,我愿意接受新生事物。我去掉老腔老调的糟粕,把唱腔改了,同时人物思想感情也有变化。今年我已经90多岁了,还能喜收高徒,就是非常希望能把这项艺术传下去。不仅仅是我传承,我的徒弟也要传承,我不让他们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