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解放】雪域高原,翻身农奴做主人
北京晚报 | 记者 徐慧瑶

2021-06-11 13:09 语音播报


【历史瞬间】

和平解放 协议签订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多次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商谈和平解放西藏事宜。1951年4月,西藏地方噶厦政府派阿沛·阿旺晋美到北京谈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

1959年6月28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民主改革的浪潮随即席卷西藏大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站起来,推翻了封建农奴主阶级的黑暗统治,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上签字。

雪域高原

翻身农奴做主人

西藏和平解放时,《十七条协议》曾规定:“对于西藏的现行政治制度,中央不予变更”;“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六年不改”的决定。

但在1959年3月,西藏部分上层反动分子企图永远保留封建农奴制,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中央政府果断决定解散西藏地方政府和彻底平息叛乱,同时坚决放手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轰轰烈烈的民主制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终于翻身做主人。

雪域高原上的斗争

拉萨市尼木县革命烈士陵园里,长眠着数十位牺牲于暴动叛乱的解放军战士和藏族干部。13名解放军战士牺牲于1958年的一场暴动;22名解放军和13名藏族基层干部牺牲于1969年的一次反革命武装叛乱。尼木县政协副主席强巴告诉记者,他的父母也长眠于此。

强巴的祖祖辈辈都是农奴。“农奴翻山过河去打柴,没有鞋子穿,却要蹚着冰冷的河水过河。”奶奶曾无数次向强巴讲述旧社会的悲惨生活,农奴被当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干不好活,就得不到食物,还会被鞭子抽打。强巴的奶奶因为在放羊时弄丢一只羊,就被地主用鞭子活活抽了几个小时。

西藏和平解放后,强巴的父亲欧洛穷娃听说“要变天了,共产党要将地主的土地分给穷人”,便前往拉萨,寻找进藏部队。在拉萨,欧洛穷娃与解放军朝夕相处,接受了新思想。1961年,父亲欧洛穷娃和母亲次旺卓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西藏农村的民主制改革浪潮中,但不幸在1969年与叛匪的斗争中双双牺牲。

民主改革后,农奴的日子和旧社会相比有了天壤之别,家家户户都有了农田、生产工具和牛羊,遥远的雪域高原也通了公路,有了电灯。强巴的奶奶生前常感叹:“共产党来了,我们的日子好过了。”“藏族老百姓想唱歌就高声唱歌,想跳舞就大胆跳舞。”

一代支边人的血与汗

《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示》中指出,要“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一面生产,一面建设”。为了西藏的繁荣稳定,上世纪60年代,来自祖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支边青年来到雪域高原,投入“开发边疆,建设农垦”事业。解放军官兵、支边人员和藏族同胞们挥洒汗水,陆续建起澎波、林周、山南、易贡、米林、察隅、林芝、江孜等8个农场,贫瘠的土地迎来丰收,雪域高原上诞生了一座座粮仓。

拉巴旺堆,现任拉萨市文化局局长,他在澎波农场成长、学习、参加工作,对他来说,澎波农场里的支边干部、青年的言传身教,是其一生的财富。

拉巴旺堆回忆:“当时藏区老百姓住的平房,和现在的马圈牛棚没什么两样。居住条件这样艰苦,可支边干部、青年没有任何抱怨,全身心地投入到农场建设中。”

澎波农场原先的土地上鹅卵石、野草遍布,建设农场的过程中,支边青年们忍受着高原反应,撸起袖子,天没有亮,就去地里捡鹅卵石,太阳落日后才回到家……天黑后,简单地吃个便饭,支边干部青年们紧接着开起夜校班,向藏族同胞传播知识。高原缺氧,很多人的嘴唇都已经干裂出血,却依然拿着粉笔,站在三尺讲台。

“在藏族老百姓的心目中,共产党员就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干部。”拉巴旺堆说。在当时的农场里,没有一个人不会背诵毛主席语录。拉巴旺堆的舅舅藏汉文一字不识,但是却能用汉语一字不落地背诵毛主席语录,很多人夜里睡觉也要把毛主席像章挂在胸前,来表达对伟人的敬重。

拉巴旺堆说:“父辈们从旧时代走到新时代,都十分感激共产党解放了藏族人民,分了田地,让我们当家做主。”

藏汉两族情意深

解放军和支边干部青年的到来改变了西藏的农业发展状况,也为边疆带来技术知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更通过朝夕相处的影响,建立起了藏汉两族之间的情谊,为藏区培养了永远带不走的民族干部。

拉巴旺堆和不少同龄人,都是在农场里接受汉族老师的启蒙教育,习得流利的汉语,打好文化基础,并逐步成长为当地的干部。他现在还记得,自己13岁才读一年级,基础薄弱,汉族老师手把手地教学,还经常入户辅导功课。一位来自上海的王老师在高原恶劣的生活条件下生了胃病,胃出血还坚持在讲台授课。从西藏返回上海后没几年,王老师便去世了,时年仅三十多岁。

“当地的很多干部都是在此时受到了劳动的教育。汉族干部在工作强度很大的前提下, 还能克服缺氧,勤奋劳动。那作为本地人,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拉巴旺堆说。“来自祖国各地的汉族干部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我至今历历在目。在成长中,我也倍加珍视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百年回眸】

今日新西藏走上快车道

历史上,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上百万农奴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境地。西藏解放后,昔日的农奴终于翻身做主人,过上新生活。

在民主改革中,农奴和奴隶共分得土地约280多万克(约18.67万公顷)。建立起第一个供销社、第一个农村信用社、第一所民办小学、第一所夜校、第一个识字班、第一个电影放映队、第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纳金水电站建成发电,拉萨市民用上电灯。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第一次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选举产生西藏各级人民政权,一大批翻身农奴和奴隶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1965年9月,西藏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西藏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经过几十年探索实践,西藏各民族人民构建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走上快车道。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为1.29亿元,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解放前往返一次拉萨到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如今,西藏建制村村村通公路,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高速及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约700公里。青藏铁路和拉日铁路建成通车,川藏铁路开工建设。昌都邦达、林芝米林、日喀则和平、阿里昆莎等支线机场建成,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40条,通航城市66个。

砥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编辑:杨萌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