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11:01
少年时期,我虽然没有打过赤脚,但确实穿过破鞋,而且是穿自己修补的鞋,不但没有感觉到“矮一截儿”反倒有一种成就感。
1978年,我在北京四十三中学读初中,那年我家搬到陶然亭龙泉胡同,住进楼房,虽然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但距离学校远了,我每天徒步往返要经过黑窑厂、粉房琉璃街、红线胡同、前孙公园,从家到学校要走上半个多小时,再加上活动量大,所以一双鞋很快就被我穿坏。那时,我冬天穿条绒面黑色棉鞋;春秋穿“懒汉鞋”和球鞋;夏天穿塑料凉鞋,在我的记忆中15岁以前没有穿过皮鞋,现在想布鞋、塑料凉鞋都没有皮鞋耐磨,容易穿坏也是必然,先说说“懒汉鞋”这种鞋也叫“片儿鞋”鞋面两侧外斜开口有松紧带,不用系带,登起来就走很省事,鞋面为黑色布面和条绒布两种,鞋底为塑料模压底有红棕色和白色,也有用轮胎和布作鞋底,穿条绒鞋面,红棕色模压底“片儿鞋”比较普遍,一段时间里,穿黑色布面,白色模压底“白边儿懒”最时髦 。
鞋穿坏了就需要修,那时,在骡马市大街路北有一家修鞋铺,门面坐北朝南,店面不大,可生意特别好,活儿多时,顾客要把鞋搁那修好在取,这家店有一名修绱鞋工叫张锡田,他的修鞋技术特别高,而且对待顾客服务热情,曾经被评为北京市“劳模”,顾客都愿意找他修鞋。
入夏又到了穿凉鞋的时候。每到此时我都想起热补塑料凉鞋的经历,那时的男式塑料凉鞋多为黑色,也有巧克力色的,凉鞋材质比较硬,穿起来并不舒服,最爱坏的地方是鞋后跟两侧鞋帮和鞋底接触点,鞋帮和鞋底一旦脱离就不能穿了。每次我在等待修鞋过程中,认真地看修鞋师傅如何操作,记住了热补塑料凉鞋的全过程,第一步粘合。修鞋师傅把鞋放在腿上,左手捏住断开的鞋帮,对准鞋底位置,右手握着电烙铁,让电烙铁快速从鞋帮和鞋底间擦过,趁塑料局部融化的瞬间迅速将鞋帮按在鞋底上;第二步加固。用同样的方法,剪一小块儿同颜色的塑料粘在鞋帮和鞋底粘合处;第三步美化。用刀片抹平补丁四周,热补大功告成。
这种热补方法修好的塑料鞋还真结实,我“偷学”了这技术,开始在家自己热补塑料凉鞋,用老虎钳子夹住铅笔刀在火炉子上烧热,替代电烙铁,最初粘鞋时,由于刀片儿烧得过热,刚碰到塑料,塑料就立即融化,所以粘好的鞋帮比原来低了一点,之后,几次实践逐步掌握了“火候”,塑料凉鞋越粘越好。我不但会热补塑料凉鞋,布鞋鞋面和鞋底开线也会上鞋,不用去修鞋铺了。现在每当我闻到烧塑料的味,都会联想起热补塑料凉鞋那段经历。
那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普通家庭的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没有过高渴求,也知道为大人分忧,而且动手能力都很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讲究品味,孩子缺少责任感,动手能力也大不如从前,鞋穿坏了扔掉,更不要说自己修鞋。
照片中我脚上穿的就是修过的塑料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