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 10:20
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夕,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了一组涉毒品案件数据: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该院辖区(包括朝阳、通州、顺义、怀柔、平谷、密云6区)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78件,毒品案件数量总体有所下降,共判处毒品犯罪分子二百余人。
据北京市三中院副院长辛尚民介绍,大宗毒品犯罪均涉及运输毒品,其中雇佣他人运输毒品犯罪尤其突出。近一年来,三中院审理的一审毒品案件均涉及运输毒品行为。运输方式隐蔽性较强,主要有远程物流包裹运输、同城“闪送”运输、贴身夹带运输、自驾车或网约车运输、人体藏毒等。运输人员大都为受雇佣人员。
“这些受雇人员多为青壮年,文化程度均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其中少数还具有赌博等经济花费巨大的恶习,但鲜有前科劣迹或吸毒史,犯罪动机多为意图在短期内谋取巨额经济利益。”辛尚民说。
毒品犯罪的“上家”往往通过社交软件等平台随机招募受雇佣人员,许以丰厚报酬为诱饵,引诱受雇佣人员前往云南等边境地区,据相关被告人供述,其中还可能涉及非法跨越国边境或走私毒品犯罪等,此后再安排受雇佣人员以随身携带或前往指定目的地收取指定物流包裹的形式运输毒品。在运输毒品犯罪的链条中,有职责明确的不同分工,如受雇佣人员的招募引诱者、联络接送者、食宿安排者、运输方式制定者等,已呈现出组织化趋势。此类案件涉案毒品数量大,从1千克到3千克不等,受雇佣人员虽系受指使的无业人员,但鉴于巨大的毒品数量,也将受到十分严厉的刑事处罚。
此外,涉大麻类毒品犯罪显增,且呈现“涉毒人员低龄化,涉毒场所集中化”趋势。据介绍,九成以上涉大麻类毒品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25岁以下年轻人占七成以上。该类人员中部分接受过大专以上中高等教育,部分人员还有留学经历,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因受境外部分国家或地区大麻有限合法化的影响,产生了大麻类毒品成瘾性低、危害性小的错误认知,为追求一时好奇或享乐而涉毒。
辛尚民表示,今后司法机关将继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积极延伸刑事审判职能,广泛参与禁毒综合治理。加大对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毒品犯罪新动向及治安隐患、社会管理漏洞等,通过发送司法建议、转递涉毒线索等方式,协同公安、网信、物流交通等相关部门,构建高效的涉毒案件侦办机制与严密的社会禁毒防控体系;加大禁毒宣传力度,依托庭审直播、公开宣判、普法活动等,广泛生动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禁毒斗争的社会氛围。此外,还将积极调研涉外毒品犯罪相关情况,助力打击跨境毒品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