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明天开展令人期待: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革命信仰
北京晚报 | 记者 牛伟坤 张航 贾亮 李祺瑶

2021-06-28 15:26 语音播报


6月29日,北大红楼“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将正式对外开放。

6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参观了“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重温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革命历史。他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要开展系统研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要强化教育功能,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

谆谆嘱托,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全市上下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在新的征程上努力展现新气象。

●北京大学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北京大学通过官方微信号讲述北大红楼故事,里面写“百年风华正青春,红楼精神常为新”。

党委书记邱水平说,要把总书记的重要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紧密结合北大校史,深入学习党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开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校长郝平说,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贯彻总书记的指示,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主题展展陈组负责人

用好红色资源 坚持理想信念

昨天下午,主题展展陈组负责人罗存康泡在展厅里,在每一件展品前驻足,仔细阅读每一段文字。他说:“文物将红色的精神具象化,润人无声。要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理想信念,鼓舞每个人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罗存康也给自己定了新目标:“我们将深入研究北大红楼和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早期革命活动情况,进一步加大史料整理范围和力度,以更加丰富的展品、更加完善的展陈,讲好北京的红色故事,引导观众体味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使命,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

●北大红楼讲解员

用最生动的语言讲述最鲜活的红色故事

北大红楼的展厅里,二十多位年轻讲解员努力打磨讲解词,希望用最生动的语言讲述最鲜活的红色故事。站在《新青年》编辑部微缩景观前,讲解员朱宁穿着白衬衫,流畅地背诵着讲解词。他不时停下,在互动屏上翻看《新青年》上曾经发表过的文章,为讲解词增加新内容。最近半年多,他和同事们学习党史知识,反复推敲讲解词。他说:“在深度了解文物背后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被深深感动着。未来,我们希望用最生动的语言讲述最鲜活的案例,让观众爱听、想听,将红色基因传承好,真正利用好红色资源。”

展厅里,958张照片、1357件文物、40件艺术品、13个珍贵影像视频,引导观众重温经典的历史事件,与革命英雄“对话”,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

●首都师范大学

用红色文化涵养学生政治品格

党委书记郑萼说,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学校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设计了“红色记忆”“红色传承”“红色足迹”“红色征程”四大板块的品牌活动,用红色文化涵养学生政治品格,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我们会将北大红楼等一批承载深厚历史记忆的红色资源作为鲜活教材,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未来,他们将成为教师,将‘永远跟党走’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心田,赓续精神血脉。”

●北京联合大学

深受指引 备受鼓舞

党委书记楚国清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精神,深受指引,备受鼓舞。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用好北京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史研究专家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齐彪说:“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根本,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优势。要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张峰表示:“今天重温史实,我们能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从而倍加珍惜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牢牢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永葆生机活力。”

●清华大学

走深走实走心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鼓舞人心,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党中央对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高度重视和对坚持初心使命的坚定决心。清华大学将用心用情用力运用好清华园和全国的红色资源,走深走实走心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用生动的红色资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武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革命传统发扬光大,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着力培养堪当大任的一流人才方阵,奋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北京建筑大学

挖掘投身党和国家城乡建设事业红色事迹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奋斗历程,不断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指引了方向、鼓舞了斗志、提出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学科人才优势,深入挖掘代代北建大人投身党和国家城乡建设事业的红色事迹,大力培养“未来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

新闻快评

红色血脉铸就最亮底色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北大红楼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来的,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再次给我们上了一堂鲜活而又生动的党史课。

一幢红楼,百年沧桑。“相约建党”的李大钊和陈独秀都曾在这里工作,青年毛泽东在这里经过思想的激荡和淬炼而逐渐成长为革命领袖,嘉兴南湖红船上的一大代表中也有数位与北大红楼有割舍不断的联系。北大红楼对当时寻找出路的毛泽东的影响之大,直到很多年后,他仍然念念不忘。他曾对斯诺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我在这方面发生兴趣,陈独秀也有帮助。”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北大红楼,名副其实是一座红色革命的楼,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从这里开始种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庄严时刻,当我们再次走进红楼,越发清晰地感觉到,嘉兴南湖上的红船、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鲜艳的五星红旗以及指引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红星,都与红楼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这座今天看似不起眼的小楼,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多个“第一”,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次被列入大学课程;在这里,李大钊写出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在这里,北京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成立。站在展览前,可以重温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先辈探寻救国救民之道的激情岁月。

神州大地,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百年征程,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北大红楼承载早期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共产党人在北大红楼种下的红色基因,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无穷的力量。

走进北大红楼!珍贵文物见证红色序章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