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16:52
帅孟奇(1897-1998)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老革命家,1926年入党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许多坎坷,但始终坚定不移地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等职。她身居要职,不谋私利,一生高风亮节,受到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帅孟奇
笔者出生于湖南汉寿县,和帅孟奇是同乡,对她的传奇一生颇为了解。
帅孟奇又名帅可瑾、帅光,乳名婉顺,1897年1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汉寿县东乡铜盆障陈家湾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她的父亲帅惊白,年轻时考中秀才,后游学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国后在家乡创办新学堂,辛亥革命后,他被选为湖南省议会议员,并在省教育司任职。
帅孟奇八岁时,父亲从日本游学归来,在汉寿县开办新学堂。翌年,本乡办起了另一所村学堂。九岁的帅孟奇在父亲的支持下,进入新式学校学习。
1910年,帅惊白受聘到常德中学教书,举家移居常德。13岁的帅孟奇进入常德女子工业学校。在此期间,她认识了前来参观的省二女师(桃源)学生、后来成为杰出的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这对帅孟奇后从事妇女解放运动起了启蒙作用。
1917年,帅孟奇同表弟许之桢结婚。许之桢的父亲许云评,被地主郭尧陷害,家破人亡,许云评去世之前将12岁的许之桢托付给帅惊白抚养,帅惊白不负重托,让许之桢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掀起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在长沙读书的许之桢积极参加了这一斗争,毕业后他又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开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参加编辑《新青年》,1921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帅孟奇在许之桢的影响下,也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
帅孟奇与邓颖超
1921年,帅孟奇带着一岁的女儿,来到汉寿县新办的第一所女子小学教书。她受聘为珠算教员,在这里,她结识了许多思想进步的女教师。1926年5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中共汉寿县委成立,帅孟奇任县委委员。在县委领导下,汉寿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帅孟奇成立妇女协会,建立儿童团,在革命的疾风暴雨中锻炼成长。正当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时候,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各地的共产党员和大批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帅孟奇受中共汉寿县委指派,到长沙、武汉去找党组织,争取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帅孟奇告别熟睡中的女儿端一,奔赴长沙。没想到,这一别竟是诀别。
帅孟奇历经千辛万苦才到武汉找到向警予,帅孟奇详述汉寿的情况,盼着上级的指示,好赶紧回汉寿。但向警予考虑湖南正在通缉她,没有同意帅孟奇回汉寿,而决定派她去苏联学习。
1927年10月,帅孟奇率领一个五人小组,踏上前往苏联的路程,她费了许多周折,才于1928年1月抵达莫斯科,进入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30年劳大停办,少数学生转入其他学院学习,大部分学生下工厂学工。帅孟奇也在一家纺织厂的粗纱车间劳动了半年,后于1930年7月间回国。在轮船上,她巧遇周恩来,周恩来给了她上海的秘密接头地点,帅孟奇很快找到了党组织。
1930年8月,帅孟奇受党中央派遣,同关向应一道,来到中共中央长江局,帅孟奇任长江局秘书处机要秘书,秘书机关设在汉口中山路一家药房的楼上,秘书处长是沈绍藩,她以沈绍藩寡嫂的身份,同沈的母亲刘静、妻子舒亚先以及女儿住在一起。帅孟奇白天做家务,帮助掩护长江局的领导任弼时,晚上把中央和苏区来往的文件用化学药水秘密地写在薄纸片上,传送出去。10月的一天下午,沈绍藩外出同苏区来人接头,不幸被捕牺牲,她失去了同上级组织的联系,只好重返上海找党组织。
在上海,帅孟奇以在工厂做工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她向工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工人组织反帝大同盟。1932年10月,帅孟奇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帅孟奇被捕后,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忍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和拷打,但她都挺了过来。帅孟奇坚贞不屈的精神,受到人们的钦佩和尊敬。1933年1月7日,帅孟奇被押往南京模范监狱。她和耿建华、夏之栩、何宝珍关在了3号牢房,隔壁4号是钱英、陶恒馥等人。帅孟奇、钱英、夏之栩是在苏联的同学,在狱中相逢,既忧又喜,她们三人决定带领大家把监狱变为学校,利用坐牢的机会,开展文体活动,锻炼身体,以鼓舞斗志,同时也组织大家同狱工斗争,以改善监狱的生存条件。
学习活动开展以后,监狱里顿时活跃起来,每间牢房都采取了互教互学的模式,钱英、陶恒馥、黄静汶等人还利用学外语作掩护,向同时被关在该监狱的“赤色职工国际”太平洋书记处主任付兰夫妇借阅外文报纸,从报纸上寻找红军的消息。在帅孟奇、钱英、夏之栩三位大姐的领导下,监狱变成了传播革命火种的学校。
1937年5月,经李克农多方努力,帅孟奇被保释出狱就医。帅孟奇出狱后,党组织让她先回家看病。她拄着拐棍,拖着伤残的腿,步履艰难地回到家乡。此时,她的左眼几近失明,右眼也高度近视。阔别家乡10年,等待着她的是家破人亡。心爱的女儿被敌人杀害,父亲被驱逐出湖南,丈夫远在苏联,以为她已牺牲,又重新组织了家庭。
她悲痛难忍,泪水湿透了她的衣衫,但她把悲痛化为动力,决心把革命进行到底。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上海也告急。帅孟奇再也不愿意在家养病了,经一再要求,长江局批准她在湖南开展工作。恰在这时,母亲病故,帅孟奇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擦干泪水,开始新的战斗。
1937年底,帅孟奇来到长沙,在寿县街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与高文华接上关系,随即成立了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高文华任书记,帅孟奇化名帅光,担任省工委秘书长。省工委的主要任务是恢复扩大湖南省地下党组织,发动全省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1939年2月,湖南省委成立,帅孟奇被选为候补委员(后为正式委员),兼任常德、益阳中心县委书记,领导益阳、常德、汉寿、沅江、桃源、临澧县等地革命斗争。这时,日本侵略军进逼湘北,国民党颁布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查封了中共湖南省委的《观察日报》塘田讲学院,形势逐渐恶化。
1939年6月发生了“平江惨案”,益阳一带的国民党顽固派在酝酿公开反共,帅孟奇及时组织暴露的同志转移,她日夜奔忙,带病工作,抢在顽固派动手之前,完成了30名同志安全转移的任务。
帅孟奇
帅孟奇自己则以失业工人身份在益阳县西门河边城墙下的一处低矮房子里,架起木机,纺织毛巾。尽管国民党当局明察暗访,要破坏益阳地区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居住在县城城墙边的这位织巾妇女,就是中共常益中心县委书记。
1939年冬,帅孟奇当选为湖南省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她从衡阳出发,经桂林、重庆、成都前往延安。在延安期间,帅孟奇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党内赢得了高度威信。帅孟奇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帅孟奇迎来新的使命。1949年3月24日中国妇女第一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成立“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的决议,帅孟奇被选为全国妇联常委兼组织部长,她开始为提升妇女儿童的权益积极奔走,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