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哪支部队在焦庄户播下抗日火种?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马 成

2021-06-28 18:26 语音播报


民国时期,焦庄户隶属于怀柔县,在怀柔县的东南部边缘,是顺义、密云、平谷、怀柔、三河五县交界之处。抗日战争初期,因为受八路军的影响,这里抗日热情高,群众基础好。

村长马福(左三)与全国政协的部分同志

1938年7月,在中共中央和晋察冀军区直接领导下,八路军四纵队挺进冀东,中共冀热边特委发起了“冀东大暴动”,在500多万人口的地区掀起全民性的抗日大暴动,其范围之广,参加人员之多,在抗战史上非常少见。

1991年1月,在中共唐山市委和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支持下,由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史研究会、冀热辽子弟兵编审委员会编印了《冀热辽子弟兵》一书。该书在史料挖掘上极具权威,书中记载,顺义东部地区(当时的顺义、怀柔、三河、平谷、密云等县的边缘区)有三支农民武装参加了暴动,而其中的一支武装就在焦庄户一带活动(1939年,活动在冀东西部地区的八路军将这支武装改编为“顺义县第一游击大队”),由此可见这一带有着良好的抗日基础。

1938年初冬,八路军四纵队和由暴动队伍组成的武装,向平西根据地转移,其中负责殿后的部队,计划从平谷西北部的樊各庄沿山脚一线,经过焦庄户村,由现在木林镇大韩庄渡口渡过潮白河,穿越铁路奔向平西,由于当时的日伪军集结重兵严密封锁了潮白河、平古铁路,这一路的主要负责人李运昌、胡锡奎、李楚离等领导人在樊各庄村召开会议,决定返回冀东东部,建立根据地。

焦庄户距离樊各庄村仅10余里,这对焦庄户村民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焦庄户村民,热切地盼望八路军的到来。

其中有一支八路军队伍,对焦庄户抗日力量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是哪支队伍呢?《冀热辽子弟兵》关于冀东西部地区的主力部队13团历史沿革记载,1938年年底,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决定,以参加过冀东暴动,到达平西经过整训的一部分人员和晋西北的一支游击队组成“蓟遵兴游击支队”,这支部队还称为“冀热察挺进支队”。这支武装,有参加过冀东暴动的部分骨干,另外的一部分人员虽是晋西北的一支游击队,里边却有不少老红军作为骨干,有着一定的作战和开辟根据地的经验。

1964年10月开馆的“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在资料中也提到,当年到焦庄户的八路军队伍就是冀热察挺进支队。

民兵第一任中队长马文藻给部队官兵讲抗战故事

冀热察挺进支队,由张又新任支队长,卜庸(荣久)任政委,这支百余人的队伍,边打游击,边做宣传,开辟根据地,播撒火种。1938年8月到达焦庄户一带,该支队2连驻扎在焦庄户村发展骨干,组织发动群众,因为支队长姓张,人们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张2连”。

“张2连”住到焦庄户后,先封锁了各个路口,一边在村北大槐树下宣传抗日,一边深入群众做调查,谁家房子破、谁家穷,就先到谁家。村里的马长林(后化名张子良)、马福、马文藻等人被八路军作为骨干培养:马福成为焦庄户抗日工作的带头人,不久入党,成为焦庄户的第一个共产党员;马文明、何其旺、韩德兴等人参军;在2连指导员的帮助下,马文藻被秘密派往怀柔县伪治安军中做“兵运”;在八路军的组织发动下,焦庄户的马文路、焦俊清等人负责把周边村的群众带动起来。

焦庄户村长马福

冀热察挺进支队在焦庄户村没住多久,就秘密出发了。1938年8月,这支队伍到达距焦庄户一百余里的平谷、蓟县交界的山区,与参加过冀东暴动的另一支游击武装组成为冀热察挺进军13支队第6总队。

尽管冀热察挺进支队在焦庄户呆的时间不长,但他们撒下的红色种子,在焦庄户生根发芽。1940年4月中共建立蓟平密联合县委员会、联合县政府,焦庄户一带属于西北办事处。焦庄户村民开始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民兵武装,开挖地道,建设堡垒式的村庄,开展对日伪的顽强斗争,由此开启了焦庄户的烽火征程。

铭记——抗战胜利纪念专辑

编辑:姜宝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