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党史讲活讲新,宣讲入脑入心
北京日报 | 记者 牛伟坤

2021-06-29 08:04

热点

李大钊故居、京报馆旧址、马骏烈士墓……6月1日,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面向社会开放,市民争相打卡,追忆英雄,感悟真理。

电视剧《觉醒年代》、话剧《香山之夜》、原创戏剧《什刹海畔电波》……英雄人物、峥嵘岁月被艺术再现,带领人们重回激情年代,领略榜样力量。

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催人奋进的追梦之旅,宣讲团用小故事折射大道理,让人爱听、能信、真服。

……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区各单位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形成了生动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多元多样的学习方式,有效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前,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正扎实有序开展。市委书记蔡奇在为全市党员干部上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中指出,要从百年党史这部教科书中汲取精神营养,铭记奋斗历程,赓续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努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各级党组织要继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抓好“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

红色场所成了党史教室

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一座三合院,古朴静谧。李大钊先生和妻儿曾在这里生活了近四年。

西城区椿树街道魏染胡同30号、32号,传奇报人、革命志士邵飘萍曾在此办报和生活。

日坛公园内,苍松翠柏环绕,马骏烈士墓完成保护修缮升级,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小学生佩戴红领巾,向烈士敬献花篮。

6月1日,包含李大钊故居、京报馆旧址、马骏烈士墓等在内的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面向社会开放。启动仪式上,沉浸式话剧、专题展览、童声讲解……丰富形式为党史学习教育再添新教材。

本市越来越多的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和各类纪念设施,已经成了党史学习的教室。

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开馆。6月19日,市领导到馆集体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重温入党誓词。2600余幅经典图片、3500多件套珍贵文物实物,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百年辉煌的壮阔历程。领导同志们一路参观、一路思考,用心感悟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和其中蕴含的伟大精神。

青年群体更是不断从红色印记中汲取青春奋进的力量。北京建筑大学邀请党史专家带领青年学生重走红色路线,在行走的党史教育课堂中,感受党的奋斗足迹。北京工商大学的青年学生也用脚步探寻身边红色印记,讲述家乡党史故事,回望党的光辉历程。房山区500余名青年代表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创作地举办纪念活动,以革命歌曲联唱、诗朗诵等形式展现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丰台区在长辛店旧址举办微团课,青年学生生动再现李大钊、邓中夏等革命先烈发动工人运动的经典场景。

“京”品力作提供生动教材

“主旋律剧也能这样吸引人”“每一句台词都像是历史考点”“真理的力量,伟大的开端”……前段时间,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频频登上热搜,成为很多年轻网友热议的话题。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进步人士救亡图存、追求真理、不懈斗争的澎湃岁月,成为观众汲取初心力量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本市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宣传联动,发挥文艺作品直观生动、润物无声的优势,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党史题材“京”品力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丰富的可视化教材。

《觉醒年代》“现象级”传播态势下,市政协又举办了“对话《觉醒年代》一堂特殊的党史课”活动,委员们与主创团队面对面交流,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理想。主创团队还赴北京大学举办专场活动,与北大师生深入对话,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电视剧《香山叶正红》《青年周恩来》等一批带有浓厚“京产”标签的优秀党史类影视作品也将陆续登上荧屏,助力党史学习教育。

各区的艺术创作精品也不断显现。东城区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红色文化专题片《恰是百年风华》,自创红色主题原创话剧《北平往事》、音乐剧《速记员》等,展现东城区在党的创建与成长过程中的伟大变革。西城区根据革命先烈王文和王凤岐真实事迹改编原创戏剧——《什刹海畔电波》,推出自编剧目《唱响西城》《什刹海》。延庆区推出了红色主题京剧《海陀山中一枝花》,顺义区也创编了《使命》《初心》等一批精品红色剧目。

身边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群众不增收,我就绝不回城!”密云区大城子镇聂家峪村第一书记王海东将掷地有声的承诺践行到底。

陶然亭小学原校长刘建文,在河北省阜平县半沟村小学支教4年,用教育点亮乡村孩子的希望与梦想。

20多年深入全国14个贫困片区、200多个地市县,开展扶贫实地调研,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用智慧推进可持续减贫。

……

4月14日,作为本市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决战脱贫攻坚”全市巡讲活动启动,宣讲团由来自脱贫攻坚战役一线的13位优秀代表组成,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将自己亲身经历的“身边事儿”化为感人的讲述,展示北京市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5月12日,经过32场线下宣讲之后,活动圆满收官。据统计,结合各类融媒体的“云宣讲”,线上线下受众累计达80余万。“他们是普通人,干的是普通事儿,但成就的是伟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经政策研究院工作人员孙建伟听完宣讲,内心交织着感动与敬意。“宣讲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更加了解了国家在脱贫工作中付出的努力,也让我看到了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人员,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脱贫攻坚精神。”对昌平区社区居民王忆君来说,宣讲会是一场生动的教育和精神洗礼。

“决战脱贫攻坚”宣讲收官,“永远跟党走”歌曲传唱等丰富活动接棒。市民熟悉的“身边人”将继续用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广大党员、干部拼搏奋斗、追梦圆梦的故事,歌唱令人奋进的红色歌曲,厚植爱国情感。

聚焦重点民生诉求办实事

“有证了!”等待多年后,通州区华业东方玫瑰小区的71户业主终于在前几天听到了好消息:开发商的资金已经到位,随时配合业主办理契税缴纳和不动产登记手续。

一场根治欠薪的行动在本市拉开大幕,劳动监察人员“手上一把尺,心中一杆秤”,进工地、下车间,将劳资纠纷提前化解;政府部门出政策、立规矩,4个月为劳动者讨薪9100余万元。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升温,学习成果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显现,困扰市民的烦心事儿往往一通电话就能解决。

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日前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推进“接诉即办”解决重点民生诉求的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各行各业实际,聚焦无证“房”“车”、劳务和消费纠纷等12类主题;紧盯房产证难办、预付式消费退费难、垃圾清运不及时、老旧小区改造等27个具体问题,集中解决一批重点民生诉求问题,让市民在建党百年有更多获得感。

各区各单位迅速行动。市委组织部已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列出了项目清单,明确600多项具体任务和今年拟出台的60多项政策,通过“每月一题”机制,集中破解高频难点民生问题,做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针对重点民生项目,市委组织部还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每半个月汇总工作进展情况,每个月调度一次工作推进情况。自来水集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提升供水服务水平,已完成约140万只智能水表的更换,并筹备推出“北京市自来水集团”APP。

东城区每月围绕1个主题、选取2至3个具体问题全程督办,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和市民“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同时还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 点亮百姓微心愿”文明实践活动。西城区推动社区党组织与区级机关在职党支部结对共建,梳理300多项问题,研究细化解决措施。海淀区深入基层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实践”,按照“每月一题”要求抓好27项重点民生诉求专项整治。顺义区启用集大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着力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及时回应并解决市民所需所盼。

党史学习教育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