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 22:13
“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热情高涨。
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联合抗日协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一二〇、一二九三个师,总兵力4.5万余人。
八路军改编完毕后,各师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在总指挥部率领下,先后誓师东进,由陕西韩城县附近渡过黄河到达山西,积极主动出击,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朱德(右一)率领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
八路军为何要在韩城附近渡过黄河东进呢?早在八路军出师之前,中央军委通过从多方面侦察以及搜集到的敌情资料,基本掌握了华北日军的兵力、部署及企图等主要情况,确定韩城附近是极佳的渡河点。
关于八路军东进,国民党曾给出了几个路线。8月3日,红军还未改编,蒋介石命令红军全部经陕北,“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在承德方面活动。8月4日,又令西安方面催促红军按上述路线出动。这一路线经过的陕北地区虽属党领导下的老革命根据地,但土地贫瘠,旱灾严重,粮食缺乏。八路军数万大军徒步六百余公里,补给将会遇到很大困难。
尤其承德地区,易受日本关东军和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夹击。八路军在该地区作战,即使付出极大牺牲,也难以长期坚持。这条进军线路被否决。
第二条路线是国共两党谈判期间,黄绍竑、白崇禧等人提出的八路军两个师由渭南出发,经风陵渡,沿同蒲路至代县附近下车,到蔚县一带集中。另一师沿陇海路转平汉路,在徐水下车到冀东玉田、遵化一带开展游击战。
毛泽东洞察秋毫,从延安致电叶剑英、彭德怀、任弼时,在电文中他指出,当年红军闽粤边区部队被国民党军阴谋缴械事件,是极严重的教训,红军各部都应引以为戒,所以这条路线同样被否定。
第三条是,国民党南京军委会提出的红军沿陇海铁路由河南境内转平汉铁路挺进华北。上述这些路线均不适合八路军当时的形势。
除了前期对敌占区的情况了解外,毛泽东还详细查阅了地图和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经深思熟虑后认为,地处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的黄河古渡口是最佳的渡河点,它的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河面宽阔,水流湍急,阻挡了日军攻入陕西,而且八路军从芝川东渡黄河,还避实就虚,能够有利于八路军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召开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与会同志经过讨论一致同意毛泽东的主张,决定由韩城县芝川黄河渡口东渡黄河出师抗日。
为支援八路军出师抗日,中共陕西省委动员沿途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迎送八路军,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也给沿途各地下达命令,由地方政府负责欢迎和接待事宜。经过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共韩城县委配合国民党县政府按期征调了100多只大木船,集中到芝川渡口备用。芝川镇附近村庄的群众,也做好了迎接八路军过境的准备工作。
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华北抗战。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作为全军先遣部队从泾阳县云阳镇和三原县驻地出发,直奔韩城县芝川黄河渡口。9月3日,第一二〇师主力由陕西富平地区出发,沿先头师路线跟进,渡过黄河。9月4日,朱德、任弼时、左权、邓小平等率八路军总部由泾阳县方阳镇出发,随部队东进,渡过黄河。9月16日,刘伯承师长率第一二九师由泾阳县桥底镇一带出征,于9月24日赶到韩城县芝川镇黄河渡口,渡过黄河。
八路军各部队,一路行军,一路宣传我党抗日政策。9月10日,韩城各界在县城中心大操场上举行欢迎一二〇师大会,一二〇师政训处副主任甘泗淇讲话,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和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罪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指出八路军是救国救民的人民军队。随行的剧社,还演出了《亡国恨》、《铁蹄下的同胞》、《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并演唱了《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这些演讲和联欢演出,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现场不少进步青年报名参加了八路军。
随着八路军渡过黄河,毛泽东提出了在山西展开游击战争的意见:游击战争主要应处于敌之翼侧及后方,即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区,以对敌形成四面包围袭击之态势,不宜集中于五台山脉一区,集中一区是难以立足的。
晋东北地区,9月中旬,八路军先头部队第一一五师,沿同蒲路北上,向晋东北星夜开进。9月25日,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给该部以歼灭性的打击,使日军板垣师团士气受挫,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增强了广大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这便是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第一一五师先头部队乘胜向晋东北、察南、冀西敌占区展开,于10月份连续收复县城十座,严重威胁敌军平汉线的交通,并切断了代县至张家口间敌人的公路交通补给线。八路军连克强敌,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晋西北地区,9月下旬,第一二〇师在大同、太原的翼侧展开,对沿同蒲路南下敌人实施侧击。此举不仅对敌侧后造成的严重威胁,牵制了敌军南下行动,有力地配合了友军在忻口作战,而且还对掩护黄河河防、保护陕甘宁边区及加强晋东北地区与后方的联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晋东南地区,9月30日,中央军委命令第一二九师从正太路以南,向进攻娘子关的敌军侧后方进行袭击。第一二九师依托太行山脉在晋东南地区展开后,于10月22日至28日连续在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七亘村、黄崖底等地给西犯之敌以沉重打击,并于11月上旬与第一一五师主力协同作战,在广阳地区歼敌1200余人,给日军第二十师团一部以歼灭性打击。
晋西南地区,1938年2月上旬,第一—五师主力依托吕梁山脉在晋西南展开,与晋西北、晋东南两抗日根据地策应,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使得日军难以轻易进犯黄河河防。
至此,八路军三大主力依托五台山、管涔山、太行山、吕梁山等山脉,形成了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和晋西南的山西战略四角,控制了山西的大部战略要地,不仅为建立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基础,还有力地拖住了日军华北方面军的进攻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