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协商建国精彩华章
北京日报 | 记者 孙文晔

2021-06-30 13:09


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伫立着一座典雅豪华的建筑,这就是曾经被誉为“东方凡尔赛宫”的马迭尔宾馆。

这座充满传奇的欧式建筑,见证了哈尔滨的百年历史,宋庆龄、斯诺、顾维钧、李顿等中外名流都曾下榻于此。不过,马迭尔宾馆最辉煌的时刻,无疑是作为人民政协筹备地的一个个历史瞬间。

马迭尔宾馆

“五一口号”发出“英雄帖”

1948年4月下旬,解放战争的形势刚刚逆转,毛泽东在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改定了后来史称“五一口号”的文本内容。

这篇重要文件正式成文后共计23条,毛泽东一共做出了27处修改,其中第五条为重新起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毛泽东对“五一口号”初稿做了多处修改。

这一点睛之笔,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与进步民主力量协商建国的精彩华章。

“政协”二字,本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为打破国民党一党独裁,要求国民党承认其他党派合法地位,成立联合政府,遂提出召开“政治会议”。国民党大概觉得“政治会议”分量太重,权力太大,由首席谈判代表王世杰提出,加上“协商”二字,周恩来予以认可。于是,“政协”一词问世。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签下“双十协定”,确定召开政协会议。1946年政协开幕之日,也是国共签字停战之时。可见,“政协”从诞生之日,就与中国人民的和平事业息息相关。

可惜,21天的政协会议刚结束,蒋介石撕毁协议的行动就开始了。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强行解散民盟,镇压学生运动,暗杀李公朴、闻一多,其倒行逆施,连国民党内的温和人士也不能容忍。这段历史被称为“旧政协”时期。

在此局面之下,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宣布恢复民盟总部,与中共“携手合作”。国民党内部的民主派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宣布赞成中共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到1947年底,除民主建国会和九三学社总部仍留在内地坚持斗争外,其他民主党派总部及其主要领导人先后转移到了香港。

“五一口号”可谓是中国共产党发出的“英雄帖”,邀请天下才俊到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5月2日,中共中央又电示上海局和香港分局,邀请29位民主人士北上商谈新政协召开事宜。

收到“英雄帖”后,台盟、民建、民进、致公党、民盟、农工党、民革、九三学社及民联、民促、救国会等民主党派以及海内外各界、各阶层人士纷纷举行会议,发表声明、通电、宣言,支持和响应中共“五一口号”。

就在 “五一口号” 发布当日,毛泽东又给李济深和沈钧儒写了亲笔信,就政协会议的召开征求二人意见:“会议的地点,提议在哈尔滨。会议的时间,提议在今年秋季。并提议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本月内发表三党联合声明,以为号召。” ——在新政协召集人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谦恭地把自己置于民革、民盟之后。

为什么协商会议的地点选在了哈尔滨呢?当时,三大战役尚未进行,国民党在军事上还占据优势。哈尔滨作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手里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能源、物资根据地,自然是召开高规格会议的最佳地点。

确定地点后,中国共产党一边与在港民主人士保持着密切沟通、倾听其真知灼见,一边开始筹谋护送他们北上解放区。

从香港到东北、华北解放区中间隔着大片蒋管区,加上连年战火,陆上交通极不安全,又无飞机可乘,只能走海路,而这又要冒港英政府刁难、破坏,美蒋海、空军干扰拦截的风险。要在那样复杂的环境中实施如此重大的秘密工程,非惊人的体谅、周全与协同而不能成功。

“五一口号”发布后,邀请组织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筹备新政协,成为中共中央的一项重点工作。周恩来坐镇指挥,亲拟邀请名单和相关电函,制定接待方案;位于河北平山县李家庄的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于1948年9月更名为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香港分局成立五人小组,具体实施接送民主人士北上的任务。

为了护送大批民主人士穿过国民党封锁线,周恩来特派潘汉年到香港主持工作,又派钱之光以解放区救济总署特派员的名义前往香港,租用外国商船运送南北货物作为掩护,打通北上的航线。

分期分批秘密北上

“远在美国纽约的祖父是第一个响应中共号召,决定回国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的孙女冯丹龙告诉记者,在“29人名单”中,冯玉祥位列第二。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虽然给了冯玉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位子,名义上的二把手,却完全是个空架子。他看到闻一多、李公朴、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下场,主动提出到美国“考察水利”。由于冯玉祥在美国公开“反蒋”,蒋介石吊销了他的护照,开除了他的国民党党籍。

“为了祖父能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党周到地为他设计好了回国的路线——乘苏联的邮轮‘胜利号’,过大西洋,经由黑海到达敖德萨,再换乘火车进入东北。”冯丹龙说。

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摆脱特务的监视,带领全家登上“胜利号”,率先踏上奔向新政协的征途。离美前夕,他在《告别留美侨胞书》中说:“中国人民的胜利就在不远的将来;但侨胞的自由也要侨胞自己去争取!”

然而,国内国际局势风云诡谲,民主人士安全到达解放区,并非易事。

冯玉祥将军从美国经苏联回国,在黑海因轮船失火不幸罹难。这场蹊跷的大火,最终造成包括冯玉祥和其女冯晓达在内的200余人遇难。至于起火原因,当年的说法是舱内放电影时胶片燃烧所致。

“为完成祖父生前参加政协筹备工作的遗愿,祖母李德全告别了留在苏联读书的姑姑和爸爸,独自抱着祖父的骨灰回到东北解放区哈尔滨,下榻马迭尔宾馆。”提起这段家族悲歌,冯丹龙至今感怀于心的是,祖母抵达哈尔滨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邀请她参加筹备新政协,同时为祖父在马迭尔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吊唁大会。

周恩来获知冯玉祥遇难后,即刻致电潘汉年,并表示:民主人士乘苏轮北上事,望慎重处理。没有船行保证不能乘,民主人士有顾虑不能乘,且大家不可同乘一船,要分批前来,第一批则愈少愈好。

几经踌躇,香港分局还是决定租用悬挂外国旗的轮船,设法穿过敌人的海上封锁线,分期分批运送民主人士秘密北上。

“愿竭所能,借效绵薄”

在辽沈战役打响的同一天,沈钧儒、谭平山(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章伯钧(中国民主同盟)、蔡廷锴(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等十几人,在香港登上苏联的“波尔塔瓦号”轮船,经台湾海峡北上,奔赴解放区。

北上各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斟酌、周密布置。大件行李事先搬运上船,登船前民主人士都做了乔装打扮:沈钧儒、谭平山扮作老太爷;章伯钧穿长袍戴瓜皮帽扮老板;蔡廷锴穿褐色暑莨绸,扮作运货员。

1948年秋,第一批民主人士历尽艰辛到达哈尔滨,统一住在马迭尔宾馆。

马迭尔一词,在俄语中是“摩登”“现代”之意。马迭尔宾馆曾是远东地区最豪华的俄式大酒店,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马迭尔宾馆被东北局作为招待处使用,是当时解放区的政治会议中心,至今仍是哈尔滨的著名景点。

东北局决定,对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进行特别照顾和保护。每位民主人士配备一名警卫兼生活秘书,配备一辆轿车,每人赠送一套马列著作和最早版本的《毛泽东选集》,每人制作一件貂皮大衣,伙食按照中央高级领导的标准。

解放区条件有限,这些在现在看来平常的待遇,当时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礼遇。中共向同心同德的民主战友,表达了一份诚挚的丹心,民主人士入住马迭尔后,也致电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愿竭所能,借效绵薄,今后一切,期待明教”。

1948年9月,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大大好于预期,毛泽东向周恩来提出:“似宜将名单及其他各项拟成一个文件,内容字句均须斟酌。”周恩来和中央统战部于1948年10月,拟定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提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听取意见。

1948年9月,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合影。前排左二起:谭平山、沈钧儒、李德全、蔡廷锴;朱学范、章伯钧(后排左二、左三)。

1948年10月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同日,在哈尔滨马迭尔宾馆会议室,高岗、李富春与民主人士举行了第一次“新政协诸问题”座谈会,商讨草案中的重大事项,这实际上就是新中国政协的开端。

现在的马迭尔宾馆二楼一号会议室,仍是当年模样:欧式风格的室内装修、墨绿色的台呢、明亮的枝形吊灯、高高的靠背椅,仅能容纳30余人的房间庄严肃穆。11月25日,多党合作制的第一份历史文献——《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在这里诞生。

此后不久,李济深、何香凝、马叙伦、许广平、茅盾、章乃器、彭泽民、陈其尤、沙千里、邓初民、柳亚子、马寅初等40余名民主人士也先后辗转抵达哈尔滨。

李济深在“29人名单”中位列第一,离港当晚,他做东大宴宾客,中间离席去洗手间,外套还挂在衣架上。随后,他悄然离开寓所,与前来送行的何香凝及同行的朱蕴山等共进晚餐后前往码头,起程北上。

李济深北上,意味着国民党内的民主派与蒋介石政权从此分道扬镳、彻底决裂,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民主力量的重大胜利。

谋划国是,建言民生

北上人员本来都要集中到哈尔滨,但是战争形势发展太快,三大战役已经打完,解放军越战越勇,一举横扫国民党精锐,特别是北平的和平解放,为新政协的召开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平台。中共中央决定:召开新政协会议的地点,由哈尔滨改为北平。

有的代表到了哈尔滨又南下北平,后来几批干脆直接去了北平。1949年2月25日,北京解放不到一个月,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数十人,身穿哈尔滨的貂皮大衣,由林伯渠陪同,自哈尔滨经沈阳、天津到达北京。

从1948年9月开始到1949年春,共有20多批、总人数超过1000名的民主人士和各界精英,乘船北上,投奔光明。在艰辛曲折的北上旅途中,民主人士也都深深感受到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和衷共济,肝胆相照。

1949年2月,李德全在东北解放区庆祝平津解放胜利大会上讲话。

1949年9月21日,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隆重举行。查阅会议文献,这次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默哀——在大会执行主席周恩来的提议下,600余名与会代表全体起立,向为参加政协会议而牺牲的冯玉祥等7名代表默哀3分钟。虽然他们牺牲于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但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一个独立、统一、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已喷薄而出。

当选一届政协副主席的5人中,有4人是从香港北上的民主人士;第一届政协代表共662人,超过一半为党外人士。这些,都显示了一个大党接管一个大国时的胸怀。它以雄辩的力量昭告天下:新政协从本质上区别于1946年国民党召集的旧政协,由此产生的民主联合政府,毋庸置疑将获得全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我家三代人中有十几位曾是全国和省市政协委员,可以说是个政协委员世家了。”冯丹龙说,她从2013年起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就一直思索着如何传承政协委员的使命和责任。在2020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默哀1分钟,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这是冯丹龙50多份提案中的一个。

【追梦启迪】

“三三制”感动老乡绅

1941年11月,延安召开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选举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和边区政府委员。选举结果是,在18名政府委员里,共产党人占了7名。这时,德高望重的老共产党员徐特立马上申请退出,按得票多少的次序,改由一名非党人士递补。

他的做法感动了许多当地乡绅。七十九岁的老人李丹生在大会闭幕时代表全体议员发言,称赞中共“诚所感人,说到做到”,并说“以信义昭示天下,则天下都是你们的”。

徐特立为什么要退出呢?这还得从“三三制”说起。

1940年初,延安县中区五乡在突击完成征粮工作中,乡政府提出用民选方式组织征粮委员会。在全乡选出的27名代表中,共产党员只有9人,其余18人均系非党人士。结果,全乡原定340石公粮的计划,不仅提前完成,而且超额了11石。全乡各界人民都认为这年公粮出得公平、出得愿意。

毛泽东对这个经验很重视,批示指出:“共产党员只有与多数非党人士一道,真正实行民主的‘三三制’,才能使革命工作做好,也才能使党的生活活跃起来,如果由党员包办一切工作一定做不好,党员也会硬化不进步。”这是最早出现的“三三制”提法。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名为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首次明确提出了“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三三制”的实行,使边区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毛泽东自豪地说:“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这也是新中国面向世界的形象。”

【采访札记】

统战法宝为何神奇

1939年7月7日,毛泽东对即将奔赴抗日前线的华北联合大学师生讲道:“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战这个“法宝”究竟神在何处?通过学习,记者了解到,统一战线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性质、目标、任务的不同,但却屡屡力挽狂澜,历经百年磨砺,愈发熠熠生辉。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扫清封建军阀和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合作,建立了民主联合战线,形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为北伐战争作了直接的准备。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大革命的失败,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倒向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革命处于低潮。党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努力,虽然在工会运动和文化界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左”倾的错误,使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受到严重的损害,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关头,以博大胸怀捐弃前嫌,对国民党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抗日力量,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抗战胜利前夕,党的七大再次强调“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口号,并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人士组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终,打倒了蒋介石独裁政府,建立了新中国。

把统一战线放到党的百年历程中来思考,可以发现,党的统战工作是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才日渐成熟的。

周恩来曾在中共七大上作《论统一战线》的专题发言,他强调,领导权的问题,是统一战线中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党的领导无疑是统一战线的灵魂。大革命时期,面对二七大罢工的失败,陈独秀放弃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坚决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张,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为赢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一再证明,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从有志青年、知名人士纷纷奔赴延安,到爱国民主人士辗转北上、协商建国;从一大批科学家冲破阻挠、回国建设,到港澳台海外人士回乡投资“热”、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潮”,统战工作的本质就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北京日报七一特刊——致敬筑梦

编辑:黄品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