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13:22
那些对历史影响深远的特殊事件,常常会在某一个年份如疾风暴雨般爆发。1978年就是这样一个特殊年份。它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的起点,也是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从危难中重新奋起的时刻。
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我国却因“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邓小平指出,“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今日繁华的北京CBD。朝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致富故事不胫而走
大变革从小村庄启幕。1978年11月24日夜,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位农民聚集在村民严立华家,在一张“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决定施行“包干到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全国还有2.5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到1984年底,全国99%以上的生产队都实行了“大包干”制度,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改革成效超乎想象。
农民群众有了更大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一大批乡镇工业企业异军突起,一大批生产和经营专业户涌现,致富故事不胫而走,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示范带动更多人走向富裕。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了思想解放的重要前提,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发表,在全国掀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启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召开,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几天后,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1979年4月,党中央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8字方针,推进改革开放。
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远比农村改革复杂。在总结和借鉴农村改革中扩大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经验的基础上,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1979年5月,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8家大型企业开始进行改革试点,企业自主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增强。
此后,经济责任制改革首先在山东省的企业中试行,把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与实现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干多干少不再一个样。
1979年,全国出现知青返城大潮,为缓解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我国开启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改革,“个体户”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梯次展开
对内,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展开。
1979年1月,交通部和广东省联名向国务院提交报告,提出在蛇口一带设立工业区的设想:利用蛇口地价、劳动力远比香港低廉又毗邻香港的优势,把外资、外企引进来,向香港学习发展市场经济的先进经验。是叫“工业区”好还是“出口加工区”好,邓小平一锤定音: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夏天,蛇口工业区建设打响了移山填海的“开山炮”。第一个实行超产奖励、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投标制、第一个实行干部聘任制……从1979年到1984年,蛇口工业区创新了24项全国第一,为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累了经验,蛇口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口号也成为改革开放的精神象征。
1980年8月,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置经济特区,短短几年间,这些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荒滩渔村就被建设成生机勃勃的崭新城市。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上世纪80年代深圳街头的标语。蛇口信息报供图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发展不断取得新业绩、新成就的重要法宝。1984年,大连、青岛、上海、宁波、温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改革举措,改革进入深水区。尤其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富民强国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40多年来,紧紧围绕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这一主线,一系列制度的变革、观念的更新、行动的落实,形成合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40年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问题一去不复返!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6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7%左右,2013年至2019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四十余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筑梦故事】
义乌:成为世界超市的秘诀
堆场外,等候过检的大货车排出1公里的长龙;堆场里,吊装车穿梭,转向、对齐、落吊、对孔、提吊,将一个个集装箱有序吊装上车。这是义乌铁路口岸每天都在上演的繁忙场景。
伴随着汽笛声声,列车缓缓驶出,奔赴万里之遥的西班牙马德里。这些运载着五金器具、纺织用品、汽车配件、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益智玩具、防疫物资等货物的班列,将“世界超市”义乌与全球的距离,拉得更近。
今年一季度,“义新欧”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513列,日均5.7列,共发运42874标箱,进出口箱量同比增长373.5%……
对于义乌,很多人会带着一个疑问。一个土地贫瘠、农业不发达、交通不便、资源又有限的浙江内陆县级市,缘何在40年间,一步步变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并拥有铁路开放口岸、空港口岸,崛起为一座直连全球的国际化商贸城市?
“当时谁能想到会发展成今天这样呢?”81岁的冯爱倩老人同样万分感慨,40年前的往事再次涌上心头。
在1980年之前,很少有人知道浙江还有“义乌”这样一个小县城。可义乌人确有“鸡毛换糖”走街串巷的经商传统。据《义乌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当地就有肩挑“糖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的货郎。“主要是因为义乌的土地太贫瘠,换回来的鸡毛,好的做鸡毛掸子,不好的就当土地肥料。”祖籍义乌佛堂的冯爱倩说。
改革开放后,零零散散的“鸡毛换糖”迅速发展,当时在距义乌城区23里的廿三里镇集贸市场,一批从事小商品批发的小商贩聚集,他们拿着一些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集市进行交易。
冯爱倩就是其中之一。“条件很简陋,地上放块塑料布,摆点从百货公司批发来的针线、纽扣、皮筋、鞋带,卖出去补贴一下家用。”冯爱倩回忆,当时仍是计划经济,日用百货都很紧俏,第一天摆摊就赚了6元钱,让她开心得不得了。
改革开放初期,这种摆地摊做生意的行为,仍会被当成是“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摊贩们只能整天提心吊胆地“偷偷摸摸”去摆摊,看到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来查,马上卷起塑料布就跑。
1982年5月的一天,货物屡次被没收后,冯爱倩鼓足勇气来到义乌县委门前,找新来的县委书记谢高华讨说法,“谢书记,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你是我们的父母官,你管不管?”
一边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边是多少年来的政策规定,冯爱倩和县委书记在办公室里为此争论了一个下午。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冯爱倩提高音量,还把手在桌子上拍了拍,“你同意我要摆摊,不同意我也要摆!”说完就要走。“你去摆吧,我让有关部门不查你们。”最后,谢高华喊住冯爱倩说。普通农妇拦住县委书记要求摆摊的故事,还被改编成前几年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一幕,其中“冯姐”的原型就是冯爱倩。
冯爱倩展示当年与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的合影。孙杰摄
随后,谢高华立即派出工作组,对义乌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城里的摆摊者进行调查。经过反复讨论后,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做出一个大胆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正是“四个允许”政策的出台,才催生出义乌小商品市场——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
两年后,义乌又明确提出“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这一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再次易址扩建,形成了第二代新马路义乌小商品市场。
走过艰难的初创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义乌小商品市场迎来阔步前行的发展时期。1986年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城中路市场建成,市场已告别水泥板、石棉瓦的简陋环境,开始配备商业服务大楼,配套工商、税务、邮电、金融等服务;1995年前后,义乌开始发展边贸市场,提出“让义乌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义乌”的响亮口号。
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义乌小商品城更是快速与世界接轨,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流通基地。40年来,市场历经五次搬迁、数十次扩建。如今义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因改革而兴,义乌40年来的发展轨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市场的一个缩影。
【特邀访谈】
打造一个“经得起比较的国家”
黄相怀
以百年尺度观之,改革开放史占党的历史已几近半壁江山,且仍在波澜壮阔推进之中。对于改革开放这段历史之于党的整个历史的创新意义,有认识随着实践不断深化的问题,视野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放大的问题,格局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而不断升高的问题。择其要者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什么呢?
——改革开放使得中华民族稳步走上伟大复兴的正道大道。实现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但这条寻梦之旅却历尽艰辛曲折。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带上了实现复兴的光明之路。然而,立国创制后的复兴之路依旧艰辛曲折。在汲取国内外经验教训基础上,在不改变根本制度和领导体制的前提下,改革开放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也使得党锻造了在市场化、开放化条件下有效治国理政的强大执政能力。
——改革开放使得社会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动力活力。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世界体系中,主动进行自我革命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互成就:社会主义为改革开放奠定制度基础,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护身铠甲;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活力,证明了社会主义不仅可以救国立国,还可以富国强国。这在国际共运史上具有开创性、历史性意义。中国的改革开放越向前推进,社会主义越彰显动力活力,西方政客和媒体对社会主义的污名、原苏东国家给社会主义投下的阴影将越来越被洗涮,世界范围内正视和举起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的举动将越来越硬气、越来越帅气。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人民具备了无比广阔的眼光胸怀。“开眼看世界”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鸦片战争以来,被列强欺凌宰割惯了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渴望的是获得应有的自尊和自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毅然决然的姿态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以博大胸怀支持世界上追求独立、爱好和平的进步力量。然而,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上获得一种开放接纳世界、积极参与世界并站在世界的角度打量自己的眼光和胸怀,还是自改革开放始。改革开放的初衷就是要打造一个“经得起比较的国家”,它不但是惠民之举,还是启民之举。特别是,如今的中国越来越多地获得了一种“平视这个世界”的信心和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蕴的五千年文明力量将焕发新的驱动力、感召力。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