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13:59
点火,起飞。交会,对接。
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这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从载人飞行,到中国空间站;从嫦娥探月,到祝融登火……千年飞天梦正一步一步实现,中国人的步伐正迈向更广袤的星辰大海。
从空间站,望向蔚蓝色的地球,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就是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的中国精神,汇聚万众一心的中国力量,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用一个又一个光耀环宇的中国奇迹,绘就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中国道路 指引方向
2011年3月1日,历时四年改扩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这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北半部展厅,是国博的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展览。鸦片战争虎门大炮、《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照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展示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当月29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这个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激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走中国道路。
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探索,走出了一条险峻壮丽、艰辛宽广的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来自于伟大实践,并经实践检验,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惟一正确道路,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大道,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这是一条彰显制度优势,不断创造奇迹的奋斗之路。
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曾提出建设“三峡大坝”“进疆第二大通道”等构想。
百年后的今天,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已从建设期转入正常运行期。全长2768公里,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成为现实。
治水兴邦、通达大漠,孙中山先生的百年梦想,得以梦圆。
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党领导人民不惜一切代价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以最快速度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顶住巨大压力确保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兴办经济特区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
革弊纳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产关系不断调整,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发展活力。2020年,即便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经济仍能逆风飞扬,GDP(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示出了强大生命力,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能够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能够化危为机,浴火重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国精神 兴国之魂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伟大的斗争,锻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积蓄蓬勃的动力。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和平年代,爱国主义始终激荡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报国之志。
“70后”陈虎成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的设计师, 他是港珠澳大桥设计团队的一员,建桥离家时,他的孩子刚两岁,建桥6年,他没见过孩子几面。不仅仅是他,也不仅仅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在国家需要和陪伴家人之间,很多人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半个多世纪,三代塞罕坝人,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戈壁变成连绵绿洲,重现“美丽的高岭”。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
危急时刻,又见英雄。白衣天使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礼宾开道,水门迎接,授予勋章……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不平凡的2020年,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与疫情殊死较量,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疫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谱系中最新的结晶,是新时代最闪耀的精神标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营养,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改革创新始终是我们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他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仰望星空,中国人已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嫦娥五号已从月球带回月壤,祝融号已登陆火星,北斗已实现全球组网;俯瞰深海,“奋斗者”号潜水器已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从大洋最深处传回中国声音;环顾神州,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地,口径500米的“中国天眼”安静地观测苍穹,港珠澳大桥、福平铁路将天堑变为通途,三峡大坝、南水北调举世无双;放眼环宇,5G技术中国领跑,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国实验室里也发表了诺贝尔奖级别的物理学论文……
正是创新驱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创造了这一个又一个光耀环宇的中国奇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国之重器”。
万众一心 中国力量
1981年3月20日晚,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中国男排后来居上,以3:2逆转韩国男排,冲出亚洲,振奋国人。北京大学学生们振臂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如今,当年高呼口号的青年学子已年过半百,但这句口号所凝聚的“以一己之奋斗,共亿万之同胞,求中华之振兴”的信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历久弥坚。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万众一心,共同奋斗,就能汇聚起实现梦想的磅礴伟力。
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力量之源。
太行山上,炮声阵阵。10万开山者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硬是削平了1250座山头,最终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国外媒体将其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千里长渠,南水北调。这伟大创举的实现,不仅要铭记攻坚克难的建设者,更要铭记舍小家为大家,告别故土的丹江口库区34.5万移民以及中线干线9万征迁群众。
雄安新区,千年大计。万千建设者的奋斗,使雄安正日新月异拔节生长。“这里的水泥沥青里饱含雄安建设者的汗水,我们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铺路石’。”京雄高速的建设者孟春飞说。众多到雄安创业的人,也有扎根新区,做“新雄安人”的心愿,他们期待能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做民族复兴、改革创新的弄潮儿,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
山高沟深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曾经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通过发展高山林果业、食用菌产业和生态旅游,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年收入大幅提高。
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后,扶贫工作组进驻湖南十八洞村,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了亲”。一户一档,一人一策,家家户户都根据自家情况找到了致富门路。
2020年11月23日,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宣布摘帽。8年的持续奋斗,脱贫梦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脱贫之后,振兴乡村。我们党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奋斗成就乡村振兴伟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小康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的“小日子”。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这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
10年来,全国居民收入增加一倍,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015年的2.73缩小到2019年的2.64;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六稳六保”“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将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上。
新征程已经开启,远景目标已经确定——
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万众一心,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汇聚起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一定能够照亮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