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革命者》: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金跃

2021-07-06 10:57 语音播报

文娱

由管虎监制,徐展雄执导,张颂文、李易峰等主演的《革命者》自7月1日公映以来,好评如潮,在豆瓣评分高达7.5分。影片除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塑造了精神高洁、心怀天下、视死如归的李大钊形象外,还塑造了毛泽东、张学良、陈独秀、蒋介石等历史人物形象,也都让人眼前一亮。影片通过复式、多维度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高瞻远瞩的胸襟和视野,以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中国电影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革命者》一开始,就是一段黑白的影像。1983年,一个风雨交加的时刻,在万安公墓,沉睡多年的李大钊墓碑重见天日,随后,墓碑上的字被红色墨汁重新书写,预示着影片随后悲怆沉郁的叙事风格。

影片的叙事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李大钊被捕后上绞刑前38小时的倒计时来推进情节,让影片的紧张感逐渐升级;另一部分,则以张学良、报童阿晨、地下工作者庆子、街头小偷徐三、蒋介石、陈独秀、毛泽东以及他的妻子赵纫兰八个人物的视角,从八个侧面展现了李大钊先生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两种叙事有序地穿插编织,让人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可信的李大钊形象。这在之前的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见。

主演张颂文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李大钊先生的银幕形象。首先在外形上,就无限接近李大钊本人。监制管虎透露,开拍第一天,他看到张颂文化装的胡子非常工整,马上就喊停了剧组,要求他们赶紧制作出几条“看起来有点凌乱”的胡子道具,完成后再继续拍摄。“像李大钊先生这样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的人,不会每天都刻意梳着工整的胡子。”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反映出主创们对于历史细节的考究和严谨。

其次,张颂文通过自己精湛的演技,演出了一个在精神和气质上无限接近李大钊的银幕形象。这种精气神可以归纳为:李大钊同志对于中国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于中国共产党信仰的无限坚定,对于劳苦大众的无限怜悯,对“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天下”未来的无限笃定,以及他将个人生命置之度外的那份从容和淡定。影片最后上刑场的情节,张颂文“以静制动”,用平静从容的眼神,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大无畏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让人动容落泪。

此外,影片还塑造了不同以往的历史人物形象。比如李易峰饰演的毛泽东,“眉宇间英姿勃发”。毛泽东跟李大钊在北京景山公园山上的戏,是两位伟人之间对于中国未来命运前途的一次前瞻,也是两人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一次薪火相传。韩庚在片中扮演的蒋介石,阴郁执拗,他的内心活动更多通过面部表情和手上的动作表现出来,再加上戏院里台上大戏的渲染,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蒋介石内心里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制作上,《革命者》也是可圈可点。影片更像是一曲狂飙突进、气势恢宏的摇滚史诗,时而摧枯拉朽,时而平静如水。影片前面,几千工人躺在铁轨上,一排一排向后倒去,他们头上的射灯营造了极强的视觉效果,让人感受到了工人阶级团结后的强大力量。影片后面,李大钊先生挥舞红旗的画面,视角独特,让人热血澎湃。创作者为了尊重史实,1:1复原了“0001”号绞刑架,让这场戏成为了整部影片的最高潮。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尤其值得肯定点赞。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革命者》用迷人的叙事、抒情的音乐、精彩的表演和庄重大气的视觉影像,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李大钊先生。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创作经历。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