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这里11名社区民警当上社区副书记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蕾 实习生 张馨予

2021-07-07 10:09 语音播报

城事

穿警服,办实事,他们既是民警,也是副书记。今年上半年,怀柔公安分局桥梓派出所的11名党员社区民警有了一个新身份——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

“老张,快点下来吧,就等你啦!”不久前的一个早上,家住茶坞铁路小区的80多岁独居老人张大爷刚在炉上煮了一锅花生米,几位经常一起遛弯的老伙计就在楼下叫上了。“马上就来!”张大爷合计着遛弯时间,拧小了炉火,兴冲冲地下了楼。

哪知道,张大爷一聊起来就忘了事。巡视的楼门长闻着焦糊味喊来了社区民警宋春秀,宋春秀随即喊回了张大爷。一进屋,满屋弥散着一股浓浓的煤气味,火已经被锅里扑出来的水浇灭了。张大爷惊出一身冷汗,所幸没有意外发生,他拽着宋春秀和楼门长的手谢了又谢。

茶坞铁路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多是铁路系统的退休职工或职工父母,设施老旧、人员复杂,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管理难度不小。

社区民警兼副书记宋春秀针对小区现状,多次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四处争取支持,在小区大门、各居民楼单元门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实行人员刷卡进入、登记车辆凭牌号进入的制度,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社区管理的难题。

同时,宋春秀还建立起楼门安全管理“网格员”队伍,一楼门一“网格员”,随时关注居民安全需求。“借助智慧小区系统辅助功能,我们对小区内11名独居老人的信息进行了特殊标注。如果连续3天以上该门禁系统没有显示老人出入的信息,网格员会在第一时间入户走访。”宋春秀介绍说。

不只是宋春秀,桥梓派出所的11名社区民警兼副书记积极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延伸服务触角,主动加入辖区业主微信群,切实将工作从地面扩展到云端,全力打造社区“微警务”宣传阵地。

民警孟凡栋在其负责的“口头村户主微信群”中主动亮明身份,定期发布安全提示,传授自防技能,提高群众的自防能力。由他管片的口头村已连续5年零发案。

去年,民警刘冀伟针对桥梓镇一渡河村秋季路人采摘、捡拾路边板栗、大枣引发的纠纷,组织村里利用广播对游客和路人进行提醒,并在易发生纠纷路段拉横幅、架篱笆,促使此类110警情大幅下降。今年,为了帮助农民增收,刘冀伟积极想办法,引导村民在朋友圈打广告,在短视频平台做直销,帮他们扩大销路,增加收入。

民警付海波针对平义分社区民俗户管理中的空白,认真分析原因,实地摸排情况,提出了采用研发智能系统管理民俗户的初步构想。桥梓派出所在怀柔分局的支持下研发出民俗户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客人网上下单、信息登记、离店提示的全流程闭环。

怀问计于民之心,行施策为民之举。桥梓派出所这11位穿警服的副书记抓住建设“平安村居”的新机遇,主动延伸服务,为村民出良方、办实事,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与时俱进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