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 | 韩青:让党的旗帜在非公企业高高飘扬
北京晚报 | 记者 褚英硕

2021-07-08 15:52 语音播报

热点

简介

韩青(1980年出生)

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时代风帆楼宇党委书记。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北京三八红旗手、首都最美社工、全国最美社工、全国优秀宣讲员、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

星火

织就非公企业党建“大网”

2009年,我国非公党建刚刚开始,丰台区马家堡街道就成为北京首批非公党建试点,还不到30岁的韩青接过考卷。

“非公党建怎么搞?我就想先把楼宇非公企业里的党员找出来。”韩青说,她走访了162家企业,可企业对非公党建不了解,让她吃了数不清的闭门羹。

韩青改变策略,从服务入手。她进门不再追问企业的党员信息,而是让他们填写需求问卷。“你们能办什么事?外地员工的孩子要来北京上幼儿园,你能解决吗?”企业老总的语气中满是不屑。

韩青却是认真的,她四处联系幼儿园、找社区,带外地员工办理各种证明。孩子入园问题解决了,企业老总的态度也变了,不仅主动带队参加党组织活动,还在企业内又发展了3名党员。

韩青的真诚和付出感动着大家,楼宇企业对她的信任与日俱增。短短半年间,就建立起集咨询、受理、投诉于一体的楼宇管理服务平台,将税务、工商、交通、劳动监察等8个职能部门引入党群服务中心。“自从有了这一平台,我们完全走进企业,互相之间联系更加紧密。”韩青说。

12年过去,在韩青的带领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非公企业党员逐渐聚拢了起来。在辖区内,建立起了4个党总支、45个党支部,其中独立支部22个、联合支部23个,织就了马家堡街道非公党建“大网”。

北京轨迹

把党员“拧成一股绳”

“非公企业要有党组织,党员也要过组织生活。”韩青说,非公党建与社区党建有所不同,对象多是年轻人,他们工作忙、经常出差,因此必须考虑时间、路程、兴趣等问题。

在韩青和党员们的组织带领下,开发了“公益联盟”凝聚人心。其中,“月月帮扶”、“食品药品放心商圈”项目都成为了市级公益品牌。

“我们这儿的党员,很多时间都不固定,但学习教育却不能落下。”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韩青带领党员们,利用新媒体平台开通了直播间,不定期邀请委办局工作人员、律师等,解答企业关心的问题,比如汇算清缴、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等。“特别受欢迎,一场直播最多时在线6000多人。”韩青说。

去年,新冠疫情“阻击战”打响,韩青和党员们一起建立楼宇防疫机制、帮助企业复产复工,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战疫”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非公党建活动贴近企业和职工的需求,让企业和员工找到了归属感。这些年,经韩青所在党委发展的党员有51人。韩青带领着团队,让辖区内的非公企业党员找到了党组织这个温暖的“家”,把党员“拧成一股绳”,拓展基层非公党建的“朋友圈”。

志愿

让党的旗帜在非公企业飘扬

韩青记得她从社区到楼宇从事党建工作时,一位老领导告诫她:“打牢基础,基础台账、员工基础信息、企业基础诉求……在这些基础上,才能把工作分门别类开展起来。”韩青现在也这样要求她的队伍,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的企业了如指掌,信息每年更新,真正把基础压实,为企业做好服务。

在韩青看来,作为一名非公党建工作者,就是要做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要把党的声音传递给企业,把国家政策传达到企业,同时服务好企业、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我的志愿就是做好党的事业,让党的旗帜在非公企业高高飘扬,永做时代的风帆。”韩青说。

我志愿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