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幅作品展现生活场景,到史家胡同看速写画里的老城之美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生 赵天越 占雯佳

2021-07-10 16:49 语音播报

城事

天朗气清、树影婆娑,红色的老门扇,锃亮的门钹,灰砖砌成的四合院砖墙,这一幅速写画的是史家胡同27号的院门。俗话说:“一条胡同,半个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小院中,一幅幅风格各异的速写作品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老街坊和速写绘画爱好者们展现出胡同之美、北京之美。

7月10日上午,第二届北京城市速写作品展暨史家胡同流动美术馆开幕活动——映向·史家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行,展示速写北京画友在史家胡同十多处场景的记录,共计60多幅作品。

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速写北京是由两千余位绘画与速写爱好者组成的公益性艺术社群。自2015年成立以来,组织了多场针对北京老城区、胡同生活展开的线下速写活动。他们的写生作品记载了北京无数的街巷、门楼和胡同居民的日常生活。

“我就是在胡同长大的,小时候就跟着胡同里的一位老师学画画。” 徐民今年50岁,是市税务局的一名职工,画速写是她从小的爱好。她很喜欢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北京生活、胡同故事。在她看来,这些真实生动的作品是留给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

郭奶奶今年八十一岁,她坐了两个小时公交车,带着一本自己临摹的画册前来参加画展。对于这位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来说,一幅幅作品所描画的胡同建筑与生活场景不仅与她的人生记忆重合,更蕴含着她对北京城浓厚的爱。她说:“我真的很感兴趣,所以不管多远都要来看看。”

下午3点,60多名画友来到演乐胡同,三三两两坐在胡同巷子的台阶、马扎上写生。大槐树下摇着蒲扇乘凉的老人、蜷缩在门槛前午睡的胖猫、工具散落一地的修车铺在他们的笔下栩栩如生。

速写爱好者们对北京胡同充满感情。“只要有空,我都会参加胡同的速写活动”,秦潇的本职工作是电力工程,在胡同中画画总能让她想到自己的童年,这让她“找回了单纯的快乐”。虽然没有住过胡同,但她十分向往胡同中大杂院式的生活,“大家是邻居但是会像亲人一样”。

速写北京联合发起人王芳提到,速写这种艺术形式简单易开展,没有门槛且风格多样。在胡同里画速写也是只有在北京才能有的体验,“胡同里的生活是很放松的,邻里关系都很亲近”。

作为策展人之一,熊猫慢递的刘伟表示,这次展览可以汇聚更多北京胡同的老街坊、画友,也会吸引更多游客。“绘画这种形式和老城居民的生活不矛盾,街坊们愿意看,愿意当模特,也愿意和绘画者聊天。这是北京文化的一条风景线”。同时,速写绘画也成为公众了解北京人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的桥梁。

“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画人,画生活,画可以更生动地展现老北京文化的状态。”刘伟希望,未来可以将胡同、博物馆等空间资源进行整合策划,与写生作品结合,最终呈现流动美术馆的概念,也希望纪实写生活动未来可以发展成更深厚的文化形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据悉,本次活动由速写北京与史家社区联合主办,史家胡同博物馆与温莎牛顿协办,映向城酒店承办,熊猫慢递策划。展览将延续到8月1日,其间陆续在史家胡同博物馆、史家社区居委会、映向城酒店流动展出。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