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共合作始末!十集涉台党史专题片第四集
京彩台湾 | 作者 张彬

2021-07-13 07:56 语音播报

热点

第四集

第二次国共合作始末

九一八事变爆发

1931年9月18日深夜,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

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5年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主力行程两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在长征行军途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行进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

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两天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党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

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为促进国共两党实现团结合作抗日,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蒋介石。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的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共中央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党的七大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党的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毛泽东思想是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形式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在推动展开全民族抗战的人民战争中,自身力量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壮大。

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基于对和平的真诚愿望和对局势的清醒认识,党中央认为,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即使是暂时的和平局面,也应该积极争取。8月25日,党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当晚,中央政治局决定毛泽东等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一行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行动,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10月10日,国共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尽管共产党作出同意撤退南方八个解放区的部队、大幅缩减人民军队等重大让步,但双方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10月11日,毛泽东乘飞机返回延安。

“双十协定”刚签订,蒋介石就发布进攻解放区的密令。国民党的战略企图是: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区;着重夺取华北战略要地和交通线,以分割压缩解放区,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进而占领整个东北。

全面内战爆发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在完成内战准备后,以22万人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其后,国民党军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对人民革命力量来说,战争初期的形势相当严峻。国民党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蒋介石声称,倚仗国民党的优势,“一定能速战速决”。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陈诚甚至扬言,“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中共军队。

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党制定了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随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出“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的号召。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响亮地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从大陆逃往台湾。

筹建新中国

随着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在全国胜利已成定局,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日程。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里面,包含着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党中央和毛泽东进驻北平香山,标志着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栏目介绍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北京市台办融媒体中心推出十集涉台党史专题片《反“独”促统 民族复兴——百年大党的历史担当》。专题片将“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贯穿制作始终,聚焦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如何与国民党开展合作与斗争;新中国的成立和台湾问题的产生;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演变;两岸交流的里程碑事件及坚定推进反“独”促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等方面,为两岸民众普及相关历史知识。专题片通过“京彩台湾”及相关新媒体平台发布,力求“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使命,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而不懈奋斗!

反“独”促统 民族复兴——百年大党的历史担当

编辑:黄品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