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百炼成钢》创新叙事获专家认可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夏至

2021-07-13 20:11 语音播报

文娱

由毛卫宁执导的电视剧《百炼成钢》12日收官,同日,该剧研讨会在京举行。

该剧通过《国际歌》《歌唱祖国》等多首时代歌曲串联八大板块,全景讲述了从建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历程。《百炼成钢》自播出以来,收视、热度、口碑全面走高,知乎开画9.4分,收视率连续13天位居同时段首位并一度破3%。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端,《百炼成钢》的表现同样亮眼,全平台热搜共计数十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4亿,抖音主话题播放量破7亿,单支短视频点赞量破40万。

在评价该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时,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一部电视剧作品,《百炼成钢》通过“歌以咏志”的创新表达和大写意、大跨越的宏阔气魄,将情境与情景相结合,贯穿党史百年,从而以多切口、强写意、青春态的方式,完整解码党的精神谱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如何知重负重、“百炼成钢”。

该剧编剧王成刚介绍,“创新”是主创团队接这部剧的第一个词汇,“要在一部剧里讲明白党史的一百年,原有的影视剧的人物框架、剧作结构、人物关系根本不适用。”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他也强调做党史剧同时要注重和年轻人的沟通,而这种沟通并不是讲述年轻人并不了解的历史盲点,而是真正地找到情感的共通点,“如何把情感传递给年轻人,成为这部剧很重要的考量手段。技巧没用的时候最有用的是编剧情感,你是不是爱这个党,爱这个国家,爱这个人民,当你真的有了这份情感的时候,你的传递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而这部分传递的效率就会特别高。”

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