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打造“零废弃”博物馆,“零废弃”导游培训计划启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冕

2021-07-13 20:45 语音播报

城事

几簇鲜花后,藏着一只布满孔洞的昆虫箱。郁郁葱葱的绿植下有一处迷你“蓄水池”,可以收集雨水。花木间还有几只暗红色的堆肥箱。故宫博物院添“新景”——生态堆肥花坛。13日,“故宫零废弃”导游培训宣讲会启动,首批约千名导游学习后,将向观众讲解这处花坛和“故宫零废弃”的故事。

在故宫箭亭广场,生态堆肥花坛特意配了一个说明牌,将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堆肥自古有之,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已有农人开始使用畜粪、农业废弃物做肥料。如今,这处花坛种植了大约二十余种北京本土植物。专家介绍,这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其中堆肥箱将园林垃圾腐熟为有机肥料,昆虫屋吸引益虫,蚯蚓塔培育蚯蚓,生态水钵收集雨水为昆虫、鸟儿提供水源。

未来,这处有趣儿的景观,将成为一处新“景点”。13日,故宫特意举办了一场“培训会”,吸引了全国线上、线下上千名优秀导游听课。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故宫不仅要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打造一座零废弃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级博物馆、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离不开导游的参与。导游的专业讲解和引领,能够帮助更多观众从历史中理解环境保护意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认同零废弃、从故宫零废弃的实践中受到启发。“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传递,会有更多观众自愿加入到日常的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其实,从2020年1月起,故宫博物院于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故宫零废弃”项目,采用科学精细的废弃物管理方式,追求“将填埋/焚烧处理的垃圾减少至无限趋近于零”的美好愿景。项目开展一年多来,故宫博物院对职工开展了多样化的培训和激励,推进“零废弃办公”,建立故宫博物院内堆肥试点,使院内资源回收率达到45%。此次“故宫零废弃”项目将进一步面向导游和观众,重点推广“零废弃游览”,通过赋能导游群体,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绿色参观体验。故宫博物院也将通过探索导游群体协力文博系统提升观众公共意识的方式,形成参考案例,进行系统、深入的总结归纳。

首批故宫“零废弃宣传员”已经上岗。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