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背景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性创举。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并快速发展,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服务、研发全球化的新格局。中共中央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做出扩大对外开放,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决策,以构建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转换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乘势而上,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提出,把北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这些新情况,为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要实行两个战略转移,即:城市建设重点要逐步从市区向远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以亦庄为起点建立未来北京新城,正是实现这种转移的部署之一。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明确提出,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最根本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提出要建立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结构,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做出应有贡献。针对“随着工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区工业用地越来越困难,老企业改造和新企业发展均受到很大限制”的突出问题,做出“为了增强我市工业的后劲,特别是促进高新技术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必须向郊区扩展,建设工业小区”重大决策。
2、园区筹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市政府开始就筹备建立工业小区进行前期调研。通过反复调研和前期选址论证,决定将大兴县、通县和朝阳区交界处的大兴县红星(亦庄)地区作为工业小区的选址。这一区域不仅具有优越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交通便利——东、北紧邻京津塘高速公路和南五环路,沿京津塘高速公路两侧分布。
1991年,市计委主持完成以拟建的亦庄工业区为中心的120平方公里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普查;完成对拟先期建设的40平方公里开发区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开展详查,为建设开发区提供基础资料。
1991年8月15日,第1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市计委关于筹建亦庄工业小区的筹备工作汇报,经会议讨论决定:“随着我市工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区工业用地越来越困难,老企业的改造和新企业的发展都受到很大限制,为增强我市工业的后劲,特别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必须在郊区建设工业小区。根据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经反复考察和论证,决定在大兴亦庄建设一个工业小区”,名称为:北京市亦庄工业小区。其筹建采用“滚动”开发、边开发边建设的方式,既达到“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果,也为开发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亦庄工业小区的建设项目,要以“高新技术、出口创汇、利用外资”项目为主,对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要优先安排。
会议同意调整亦庄工业小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亦庄工业小区管理委员会”,享有小区建设项目、建设规划设计审批及市政基础设施使用及定价等权限。会议同意成立亦庄投资开发总公司,负责房地产开发经营、吸引投资、兴办项目、搞好储运后勤服务等。会议责成市规划院,尽快做出亦庄工业区总体规划。
1992年:亦庄工业开发区建设启动。
1991年:市政府批准成立北京市亦庄工业小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1992年4月8日:奠基,亦庄工业开发区建设启动,同年10月在3.83平方公里起步区范围动工进行“七通一平”的建设。
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成为第3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
1999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
2002年8月:国务院批准在一期规划面积基础上扩区24平方公里。
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亦庄新城。
2010年:开发区与大兴区行政资源整合,市委、市政府授权开发区统一开发和管理亦庄新城范围内大兴区12平方公里产业和配套用地。
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三城一区“的”一区”。
2019年:市政府批复开发区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亦庄新城。
3、规划历程
3.1●《亦庄工业区总体规划方案》
1991年10月,开发区选址确定后,亦庄工业小区筹备组委托市规划院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测资料,按照首规委办要求,在《北京市红星(亦庄)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条件及设想》基础上,补充修改完善,形成《亦庄工业区总体规划方案》上报首规委办审批。1991年12月22日,《亦庄工业区总体规划方案》获首规委办批准。规划方案涉及亦庄工业区的性质与规模、功能分区与布局、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规划、绿化系统规划共5个方面。
(1)性质与规模
批复函指出,亦庄工业区实质上是市区总体规划中的一个“边缘集团”,同意以适合首都特点的高新技术为主,将其发展成为协调配套、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区——总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人。
(2)功能分区与布局
亦庄工业区靠公路一环以南1公里的规划绿化隔离带,东靠京津塘高速公路以西300米绿化带,西、南至凉水河之间有一定宽度绿化带。该区四周都规划有宽阔的绿化带,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工业区布置在东半部,生活居住区布置在西半部。全区中部的南北向道路两侧以第三产业和绿地公园为主形成环境比较优美的干道,北部规划为全区性的商业、文化、行政管理中心及绿化,南部设商业次中心。此外,还有居住区和小区中心生活服务设施,组成全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东部北区为第一期开发范围,东部中区为第二期开发范围。
(3)道路交通规划
京津塘高速公路近期可作为亦庄工业区联系市中心的主要交通道路;工业区西北角经成寿寺路与三环路相接,作为通往市区的第二条主要交通道路,近期先予实施;工业区北部的公路—环先修高速公路至成寿寺路段,加宽现状大羊坊路;京津塘高速公路西侧设铺路与市区相联系。工业区内部交通采用“二横二竖一环”形式,西侧南北向干道为生活性干道,预留轻轨交通的位置。东部路网形式基本为方格路网,西部生活居住区结合凉水河走向采用“半环加放射”形式。
(4)市政设施规划
供水近期以开采地下水和引接城市水源结合考虑,远期由南水北调解决。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及未见相应的污水管道,雨水排入凉水河。供应天然气管道由京开公路北京门站经规划四环路铺设管道接至亦庄,修高中压调压站。远期依靠陕甘宁长庆油田天然气气源。供电近期由老君堂变电站至南苑变电站110千伏线路双路“T”接,在建设区内建110千伏变电站,近期依靠安定500千伏变电站。用220千伏线路向亦庄送电,需设220千伏变电站。供热采用集中锅炉房。通信拟新建终期容量10万门电信局,近期2万门,并设光缆连接方庄和双井局。
(5)绿化系统规划
结合区中心,居住区中心设置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和工业绿地。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50米宽的防护林带。工业区之间结合主干道设置林带分隔,在工业区四周也要设置绿化隔离带。
3.2●《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1996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要求,开发区结合亦庄地区村庄、地形等情况,完善补充《亦庄工业区总体规划方案》,包括调整总体规划系统图及供水、供电、供热等专业规划设计,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完成4.68平方公里工业区、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后形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方案明确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5.8平方公里,规划东部为工业区、中部为公建区、西部为居住区。
1996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划定功能分区示意图
3.3●《亦庄卫星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
1999年,市政府成立亦庄卫星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机构,由开发区管委会、大兴区政府、通州区政府组成领导小组,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2002年10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兴区政府、通州区政府下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亦庄卫星城总体规划的批复》(京政函[2002]1108号),原则同意《亦庄卫星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批复明确亦庄卫星城位于北京市市区东南部,地处大兴区与通州区交界处。规划范围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的亦庄镇、瀛海镇和通州区的马驹桥镇、次渠镇等四个镇的全部镇城,以及大兴区旧宫镇的部分用地;城市规划区总面积195.1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64.33平方公里。将亦庄卫星城定义为北京市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要充分利用政策、区位优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功能,逐步建成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北京东南方向城市主要发展轴线的形成。
2002年,《亦庄卫星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示意图
3.4●《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亦庄新城在此规划中被确定为北京市未来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之一,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的城市职能。规划要求,大力推动新城建设,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向新城集聚。依托现有卫星城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公共服务设施发达的健康新城。
年内,开发区编制完成《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2007年1月,市政府批准《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规划明确,亦庄新城范围涉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亦庄镇、瀛海镇行政辖区以及旧宫镇三海子地区,共约81平方公里)、通州区(马驹桥镇行政辖区以及台湖镇位于京津第二通道以西的行政辖区,共约131.5平方公里),以及朝阳区在京津第二通道以西边角地0.2平方公里,共计212.7平方公里。
2007年,《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划定亦庄新城范围示意图
3.5●《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要抓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三城一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打造成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2017年9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会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组织编制了《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球城市为对标,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引,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高点站位、科学规划,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升级版开发区“四区一阵地”的发展定位,强化统筹协调,着力建设好三城一区创新主平台,到2035年将亦庄新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
2019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本次规划范围为亦庄新城范围,包括东至京津高速及六支沟和京沪高速、南至靳北路及凤河、西至瀛海地区及旧宫地区镇界,北至通州区和大兴区界的区域,以及大兴区青云店镇工业园和采育镇工业园的部分用地,总面积约225平方公里。亦庄新城规划范围包括现阶段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范围、综合配套服务区(旧宫地区、瀛海地区、亦庄镇地区)、台湖高端总部基地、光机电一体化基地、马驹桥镇区、物流基地、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和两块预留地,以及长子营、青云店、采育镇工业园,其中现阶段开发区面积约66平方公里(功能区范围约60平方公里),开发区外大兴部分面积约83平方公里,开发区外通州部分面积约76平方公里。按照行政辖区划分,大兴部分面积约131.5平方公里,通州部分面积约93.5平方公里。规划将涉及的乡镇(台湖镇除外)全域进行统筹研究,研究范围约438平方公里。其中,按照行政辖区划分,大兴部分面积约307.5平方公里,通州部分面积约130.5平方公里。
2019年,《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划定亦庄新城范围示意图
作为首都地区唯一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开发区,其发展定位伴随国家发展战略和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不断优化。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投资环境和精简高效、务实亲商的行政管理模式。主导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成为首都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实体经济发展主阵地,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1]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北京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志[M]. 北京出版社,2020.
供稿单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
本文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