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6 11:29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西城区什刹海湖面上“野泳”的人又多了起来,野泳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了什刹海旅游景区的形象,今天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联合西城运输管理分局,街道城管队、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地安门派出所等多个部门召开现场会,制定有效措施,整治野泳现象。
在前海南侧,执法人员正在用喇叭向野泳的市民喊话,记者看到游野泳的以老年人居多,听到劝阻,一些老人开始上岸,因为没有更衣间,老人们就在湖边冲洗和换衣服。
游泳老人:从毛主席游长江的时候,这就是公共游泳场。这块是深水区,那边是小孩的这边是潜水区,所以说北京人这么多年就以这为游泳基地就这么延续下来的。
正像老人所说的,1951年6月什刹海游泳场建成,百姓花三五分钱就可以到露天游泳场游泳;后来几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什刹海地区逐渐形成了公园景区,纳入本市公园条例和河湖保护管理条例以及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管理,这里禁止野泳,让很多老人接受不了,于是,执法就比较难,什刹海街道综合执法一队副队长朱明昊说:
朱明昊:在我这儿公园条例里边垂钓和游泳只能是简易程序的处罚20块钱,而这个处罚呢在原则上讲是一日一事不多罚。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成为一种鱼票和泳票的结构了,我拿着一张票,你罚过我了,你今天不能再罚我了。
野游的市民大都60岁以上,很多都是老北京,他们有的是附近居民,有的远道而来,他们跨过湖边的汉白玉栏杆,用方砖搭起台阶,下水游泳,上岸就地换洗,经常被游客或者居民投诉,负责园林绿化管理单位——蓟城山水集团 城市运行保障部徐明明说:
对我们绿地的损坏也比较大。
为了有效整治野泳现象,从去年开始,什刹海街道根据河长制工作职责,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广播宣传、树立标识、发放一封信和社区劝解引导周边居民不要在什刹海野泳。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张瑞生说:
张瑞生:清理像石搭的台阶,包括这个原来的扶手也清理过好几批,陆续清理了二三十车。再一个就是我们加大这种劝阻力度。
据了解,如今什刹海街道联合公安机关、景区行政综合执法中心成员单位、社区文明劝导队,定期巡查,实时监控,对游泳、露天换衣服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拆除游泳人员私自搭建的相关设施6处、拉走建筑材料23车。
今后,什刹海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对什刹海水域加强日常监督与管理,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张瑞生说:
加建一些物理的隔离设施,我们在沿岸建一些水生植物来阻隔下水路径,逐步的解决野泳野钓的问题。二是还得宣传,让老百姓慢慢养成这种规矩意识。
述评
如何让野泳不再成为社会治理的难题
每到夏季,在城市河湖水系中野泳的现象并不少见,杜绝野泳不仅考量政府社会治理的智慧,也是衡量市民文明行为的标尺。
曾几何时,在河湖游泳是人们健身的好地方,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河湖水系成为了美景,野泳显得很扎眼,河湖野游容易引发溺水事故,水质也不如正规游泳场所的水。
资料图
但是,仍然有一些老北京保持这种习惯,而野泳和在公共场所赤膊,违反了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和公园条例以及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但是,执法效果并不理想,地安门派出所所长叶鹏说:
这几年围绕低危害的这种违规违法行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治理,但是效果不明显,反复性极强。应该说某种程度上不光是依赖于执法的问题,是依赖于公民文明行为的培育。
法治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这源于公民的自觉,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易行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凝说:
在法治社会应该依法办事,通过社会、家庭做这些人的工作,让他们能够自觉自愿的遵纪守法。
杜绝野泳还要营造社会舆论监督环境,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水域科副科长石红说,就像过去 “北京板爷”现象,逐渐消失在社会文明进步之中一样。
就像以前的膀儿爷,现在很少有膀儿爷了,就大家都觉得这是不文明的,大家一起来抵制。
资料图
野泳、野钓、野冰在河湖水系并不是个例,在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今天,同样需要共商共治,需要疏堵结合,在考虑安全的前提下,能否为游泳爱好者开放普惠性的游泳场地,满足人们健身的需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说:
我们最期盼的是什么?还是期盼水更干净。如果这些河道还有更多的活化利用,上面还能泛舟,甚至某些河段专门能够让人去游泳,这个是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我们所期盼的一个目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