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鹏:飞驰中传递“城市温度”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魏昕悦

2021-07-27 09:02 语音播报


2021年,是北京公交集团客二分公司41路驾驶员孟大鹏在公交驾驶员岗位的第11个年头。行车十余载,孟大鹏苦练驾驶技术、钻研服务技巧、创造发明专利,一直坚持着“无人售票、有人服务”的工作理念。他有时候是老年乘客的“儿女”,也是残疾乘客的“拐杖”,更是外地乘客的“向导”,在小小的车厢内,他用独特的“贫嘴”式服务传递着“城市温度”。“匠人都是立足本岗,在百折不挠的进取中获得成功的,坚持信念,坚持进取,坚持到底。”这便是孟大鹏理解的“工匠精神”。

工匠档案:

孟大鹏,1973年1月出生,北京公交集团第二客运分公司第十车队41路驾驶员、技师。利用业余时间,他总结工作经验攥写出“四十一无人售工作法”“安全行车 二十四首”等10项工作心得和学术论文并广泛推广。先后被评选为2012年北京市“交通工作先进工作者”、201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2019年全国最美公交司机,202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技能绝活:

作为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物,创新研发出多个项目;通过VR互联网+方式,开展沙盘教学培养新驾驶员。

子承父业“更胜于蓝”

一大早,孟大鹏就围着“老伙计”(公交41路)转一圈,里外查一遍,随后就和“老伙计”一起,踏上暖心服务的一天。“我父亲退休前也是一名优秀的公交驾驶员。”孟大鹏回忆,闲暇时,父亲总会跟他聊起在公交工作的往事。“父亲总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钻一行,钻一行就要精一行,精一行才能成一行。”耳融目染中,成为一名优秀驾驶员就成了他的目标。

2010年,通过北京公交的晋升平台,孟大鹏从乘务员转岗成为了一名驾驶员。从乘务员转为驾驶员,这样的角色变化起初他还是有些不适应。为了尽快适应角色的变化,他就在业余时间下功夫:从首站立席服务模拟行车到末站立席目送乘客下车;从车辆进站、提示乘客扶好刷卡到竖大拇指出站,他都反复练习着。

“在家的时候,我就坐在沙发上拿着方枕当方向盘,模拟驾驶。想象着有老人上车时,怎样指导他扶好、坐好。怎样安抚急冲冲跑来的乘客。遇到路况变化,怎么做车厢提示。过路口、进出站,如何安全操作等等。”孟大鹏回忆,“最早模拟驾驶一圈大概需要三个半小时。练到一个月后,动作熟练了,语言顺畅了,模拟一圈只用不到20分钟了。”就这样,他逐渐完成了售票员向驾驶员的过渡。

单程要调1次头,拐20个弯,过2段井盖集中区,翻3座立交桥,经过4大公园,换乘6条地铁线,路过10家医院,共39站65个红绿灯……对于41路运行的路况,孟大鹏早已烂熟于心。这些信息全都是他利用下班时间骑着电动车,一点点摸出来的。“有时候走着走着,电动车骑没电了,我就推着车坚持摸线。”孟大鹏说,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不仅要熟知路线,还要了解路况。学校附近路段早上送孩子的车多、人多,医院附近站台会出现4次高峰,公园是早上和中午两次高峰……孟大鹏通过一点一点地调查,把这些行车路况总结起来,记在心里。

充满欢乐的公交线

41路全长28千米,共设40座车站,是一条无人售票线路。没有“呼喊张罗”的乘务员,孟大鹏所在的41路车厢总是很欢快。

“各位乘客,前方会颠一下,请您扶好、坐好。”孟大鹏提醒。

遇到减速坎儿,孟大鹏又换词儿了:“各位乘客,前方有两道减速坎,先颠一下,再颠一下。”

路过景点时,他还会提示回程车站的地点和运营时间:“各位乘客,左手方向的站台就是回城车站了,回去时就在这里等车,末班车是晚上10点45分。”

沿途有地铁站,他会向乘客介绍换乘地铁站线路:“各位乘客,正在等红灯,利用这个时间给您介绍一下41路换乘地铁线路。”

各种“孟氏播报”脱口而出,让乘客们忍俊不禁。“这个驾驶员可不一样,坐他的车既像听主持人的播报,又像听单口相声。”坐过孟大鹏车的乘客常常这么评价他,有的关系很熟的乘客开玩笑说他是个“贫嘴儿”。

孟大鹏“贫嘴”式服务伴随着乘客的绿色出行路,也让很多乘客记住了他的车号,甚至有乘客专门等着坐他的车。11年来,他安全运送乘客90余万人次,收到社会各类表扬千余件,锦旗18面。

总结无人售票服务工作法

工作之余,孟大鹏陆续编写了《以诚相待》《公交驾驶员新观察方法之“四面看”》《浅谈公交车防夹摔》《乘客心理学上的分析》《孟大鹏工作日记精选20篇》等10项心得体会和论文。

“工作中,我逐渐发现公交无人售票服务,还存在些困扰。”孟大鹏介绍,“驾驶员在运行车辆时不敢同乘客产生太多接触,怕影响行车安全。”为了提高驾驶技能、提升车厢服务,2014年,孟大鹏开始用文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工作,对公交无人售票服务进行经验总结。

起初,孟大鹏的总结比较简单,主要是文字版的记录,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中有工作日记,也有经验窍门。2015年,孟大鹏把零散的经验和日记整理成册,成为一个能服务所有无人售票驾驶员的经验手册。“我想让大家像我一样在安全行车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乘客。”

2017年初,《孟大鹏无人售票贴心服务经验总结与分享》诞生。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他又对成稿打磨,在2018年和2019年先后完善整理出第二版、第三版,最终形成了5万余字的《孟大鹏“四十一”无人售工作法》。因为文字量比较大,不便于驾驶员尽快掌握。在2021年1月,他又在工作法的基础上用诗歌的形式编写了《安全行车 二十四首》,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掌握。

业余时间,孟大鹏还喜欢琢磨专利发明,钻研维修技术。2017年,他牵头办起了车队的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分三部分,包括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他带领成员们一起围绕车队生产难点问题开展创新攻关。孟大鹏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到41路沿线的39个站点进行勘测,确认最准确的信息,将重点换乘点制成小册子300册;利用VR先进互联网+方式,实际跟车实习的效果,制作详细线路路口、站点展示图,开展沙盘教学的方式教学。

一系列创新内容,都从这个小小的工作室里面“走”进了车队,“走”到了乘客身边。其中,41路沙盘是孟大鹏创新的成果之一。为制作这个沙盘,他和创新工作室的黄少辉利用工余时间边骑车边用手机软件一米一米测算。他们收集沿线医院、公园和地铁线路等大量信息,最终制作成功。

数年来,孟大鹏和创新工作室的伙伴们一起创新研发出复轮间取物器、夜用荧光扳手、公交车载垃圾分类桶、尼龙拉带扣、自排气式加注盖和移动式垃圾斗车等7个项目。复轮间取物器和夜用荧光扳手两项设计都获得了国家专利,研发的自排气式加注盖,投入使用至今共节省燃润料3万余升,节省开支近25万元。

第二届北京大工匠

编辑:康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