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 17:36
近日,《法治进行时》与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局长朱炳文展开了一场近距离对话。朱炳文,福建厦门人,生于1977年3月。1999年7月,他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毕业,成为一名首都公安特警。直到2019年,朱炳文被任命为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局长。
在朱局的办公室里,大大小小的奖杯展示在柜子里。朱局展示了其中两个奖项,其中一个精致的银色的盘子是第一次中国特警荷枪实弹走出国门。另一个,则是分局的大练兵警体活动赢得的奖项。
对话过程中,《法治进行时》栏目组特意为朱局准备了一张光盘,里面记录着朱局在担任特警期间的珍贵时刻。
2002年,首届国际警察搏击大赛86公斤级的决赛现场,代表中国警察的,是北京反恐特警朱炳文,而对手,是美国特警戴瑞•沃斯特。
仅在第一回合,朱炳文使出一记后摆腿后,对手的教练直接投出了白毛巾,表示认输。朱炳文获得首届国际警察搏击大赛冠军。
从1999年到2019年,整整20年的时间里,朱炳文都在反恐特警一线,与最穷凶极恶的歹徒作战,人送外号“地表最强特警”、“北京警察版巨石强森”。
直到2019年,朱炳文被任命为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局长。
从优秀的运动员,到“地表最强特警”,再到首都公安的“分局一把手”,这样的身份转变,对于朱炳文来说,无疑是一项新的挑战。
对此,朱炳文这样评价:“当运动员时,你面对的是一个对手;当特警时,直面的是歹徒;当公安局长, 面对的是整个辖区社会治安面的提升。但是不管怎样,都是不断的挑战自我!”
如今,作为北京市昌平区的公安局长,他面对的最大挑战,无疑就是由“回龙观”和“天通苑”组成的“回天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治理。
北京市昌平区航拍图
每天早上八点,是朱炳文听取各单位汇报的早餐会时间,利用吃饭的时间将前一天的任务进行梳理。
“回天地区”位于北京市中轴线北延伸线上,昌平区南部,是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区域。作为全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最大、最密集的超大型社区,“人多、车多、隐患多”治安特点明显,近年来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市政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日趋严峻。
面对这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痛点,朱炳文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为此,昌平公安分局开展了第七次警务融合工作,将派出所的力量与交通的力量融合起来。
与此同时,朱炳文对回天地区的黑车问题开展整治,并同步运行便民通勤车举措。通过充分的调研,与国有出租车公司进行合作。
为此,朱炳文亲自来到地铁站附近进行走访,并亲身体验便民通勤车的服务。与此同时,乘客也提出了问题,在5、6、7、8号院附近,早高峰时期并不好打车。针对此情况,朱炳文将对点位设置上继续进行调研。
在日常工作中,朱炳文十分看重全分局民警个人的精神面貌及业务素养,在绩效考核上不仅仅是打击破案,也包括了队伍党建的考核,他认为这才能给一支队伍带来转变。
为此,朱炳文将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总要求牢记心中,认为这全面地概括了新时代公安队伍工作的方向、方针。
面对公安事业发展事业与挑战,坚持想长远,促发展,推动了公安发展新格局,立足昌平人多事多警力少的区位区情特点。确定了抓规范,夯基础,强科技,创一流的工作思路。确保昌平公安工作稳步发展。朱炳文认为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老百姓对民警的认可。把百姓对安全感需求,变成民警的主观能动性。
在建党百年之际,朱炳文要求全分局的民警:做党的忠诚卫士,做百姓的守护人,做好家庭的健康承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