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赞80后诗人漆宇勤的诗有根有血脉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2021-08-05 20:24 语音播报

文娱

诗人漆宇勤诗歌创作研讨会日前举行,他在个性创作同时又接续诗歌传统,引发各路专家的热议。

漆宇勤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高级研修班,在《诗刊》《星星》《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600余家刊物发表作品1400余篇,出版个人作品集《靠山而居》《另起一行》《抵达》《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等19部。

在多部诗集中,漆宇勤新近出版的诗集《在人间打盹》引发诗坛关注。《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认为,阅读《在人间打盹》,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渐趋成熟且展现出个性的写作者对诗歌的把控能力。他发现漆宇勤近作有相当一部分是十行左右的诗,甚至有的只有寥寥四行。而对于现代诗而言,篇幅越小其要求就越高。“漆宇勤的这些精短诗作大多具有较高的完成度,比如他对双行体诗歌以及其他诗歌体式结构的娴熟驾驭,比如他在有限的诗行内最大化的传达个人情感、经验以及想象力的多样化的方式。”诗人舒婷以参加了《诗刊》社第一届“青春诗会”的“大师姐”的身份,向漆宇勤表示了祝贺,她认为《在人间打盹》里的诗是令人感到乡土气息的,是有根的、有血脉的诗歌,而不是喧嚣的、迎合的诗歌。

漆宇勤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寻找诗意,是业内专家的共识。文艺评论家何建洋认为,他所写的多是小场景、小故事、小事件,在写法上也多是用散文式笔法进行白描,诗风显得自然、平淡、随意,没有刻意为之,但在其自然、朴素的文字背后却令人感受到了一种书写张力。对此,诗人祝雪侠也认为,漆宇勤所写的人间事情感真挚,有一份诗人的洒脱与豪情,他的语言在千呼万唤中有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对真善美的感动,其接地气的诗意表达使人感同身受。

而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在对漆宇勤的诗歌提出肯定的同时,也表达了一些小的建议。他认为漆宇勤的诗写得很整齐,很扎实,每首诗都写得很用心,很精致。但同时有些诗歌可以写得更有时代感、更有现代意识,即使是写乡村,乡村中也有很多新元素、新事物,是以前的人没有写到的。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