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6 14:28
走进位于崇礼城区中心的华侨冰雪博物馆,项目外立面的绿网、脚手架已经基本拆除,露出灰白色的建筑主体,起伏的外观形态与坡地环境融为一体,更与远处青山遥相辉映。建筑西侧利用竖向错动的混凝土板,沿弧线渐变展开,形成三段优雅的“琴弦般”的立面,折射层叠的树林,给人以视觉的冲击。项目内部,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装饰装修工作,一些展区已经可以初见雏形。
记者日前从张家口市崇礼区获悉,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9月底完成精装修施工。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是2022年冬奥会期间重要保障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以冬奥会为主题,且规模大、展品丰富的冰雪主题博物馆。
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恺院士担纲设计。建筑整体布局面向广场呈环抱状姿态,形成弧形半围合的界面。起伏的山形体量与坡地环境融为一体,像远处连绵的山脉,在场地上延续自然。西侧立面处理上,利用竖向错动的混凝土板,沿弧线渐变展开,形成三段优雅的“琴弦般”的立面,折射层叠的树林。同时利用渐开线延伸出几段混凝土景观墙,状如厚重的山体,隐喻坚实的基座。为了顺应建筑倾斜的室内剖面关系,在东侧坡起的大屋面上隆起三个三角形的“晶体”,在室内嵌入折形楼板系统,形成可以远眺山景的“书山”阅览空间,而面向西侧广场空间,可以观览丰富的城市生活。
“清水混凝土以其强烈的质感、刚硬性,给人以沉静理性的观感,其一次成型、无需装饰、利于环保的特点,又进一步增加了它的魅力,使其成为了国内外建筑师表达绿色、环保、原生态建筑饰面的重要选择之一。”中建三局崇礼区庆典广场项目(冰雪博物馆区域)技术总工蔡雨告诉记者,为契合崇礼地区山地特色,项目建筑整体造型呈山峦状,较其他常规项目结构形式更为复杂,多为空间异型结构,各构件标高存在较大差异,施工精度要求高,只凭借施工图纸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必须借助Rhino模型作为施工定位依据。项目抽调技术骨干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对异型清水结构施工做法、混凝土振捣、清水结构分缝设置、混凝土裂缝及气孔控制、模板拼缝失水等相关问题进行攻关。为了进一步积累施工技术经验,技术团队还辗转北京、天津、上海、长沙、武汉、广州等多个城市,实地考察清水项目交流学习。
该项目采用博物馆、图书馆“两馆合一”的建筑方式,规划总建筑面积24035平方米,其中,冰雪博物馆6861平方米,图书馆5414平方米。周边配套建设面积达38606平方米的庆典广场,并将设立索道与周边滑雪场相连通。博物馆专门以华侨的名义命名,在筹建过程中,华侨华人踊跃捐款捐赠,保证了项目的如期建设。
目前,项目展陈工作也在有序开展,由序厅、世界冰雪运动厅、中国冰雪运动厅、冬奥会厅、北京冬奥会厅、冰雪运动体验区6个功能厅和1个临时展厅组成,主要收集与展示世界冰雪运动历史发展进程、历届冬奥会举办过程中的实物、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华侨冰雪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推广传播世界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2022年冬奥会留给中国一项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作为2022年冬奥会期间主要保障项目,在2022年冬奥会赛事期间,也是观众观看比赛、举行庆典活动的场地,是荣耀与分享的舞台,以满足各国运动员、媒体、游客、市民的需求。赛后将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生活的活动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背靠绵绵青山,面向市井繁华,接纳八方来宾,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将成崇礼区又一地标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