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8 15:32
不知是不是一次只允许6人进入的原因,每次从东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的官方商品专卖店门前经过,那里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这家店目测只有不足15平方米,但面向的顾客群体却是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内的全部记者。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它显然是小了。
主新闻中心内的官方纪念品店门前
因为小,购物体验实在不好。排队是一方面,好不容易进去了,即便没有人催你,还是完全做不到闲庭信步,因为知道有人在外面排队等着,挑选和结账都会不自觉地加快节奏。加上店面狭小,背着包在里面转身都会蹭到货品,就更增加了购物的窘迫。如果几个人都对同一类商品感兴趣,那么挑选起来就也会更不自如。
事实上,如果严格遵守东京奥运会针对采访记者的防疫要求,那么这家店就是记者购买东京奥运会官方商品的不二选择了。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显然,记者和运动员群体才是最明确的东京奥运会官方商品购买群体。东京当地中文报纸《日本东方新报》在7月28日曾刊发消息,称6月下旬尚且销售惨淡的东京奥运会官方商品,在奥运会开幕后呈现火爆态势,一些奥运会官方商品专卖店的零售额比开幕前增加了近8倍。那些销售额猛增的店铺里,应该包括了设立在主新闻中心的那一家,还应该包括设立在运动员村国际区的那家店铺。因为有次在混合采访区等待采访运动员时,一位拎着一大袋官方纪念品的国内同行说,运动员村的官方商品专卖店已经被买空了,运动员托她从外面买,然后在这里完成交接。
东京奥运会的贵金属纪念品
其实,东京奥运会的许多场馆原来是设置了官方商品售卖点的,但由于最终组委会决定空场比赛,这些售卖点也都没能派上实际用场,变成了一个空屋子,或是成为了志愿者休息的场所。这也许影响了决策者对于主新闻中心和运动员村官方用品商店设置的决策,导致准备不足。但从线下销售的实际情况看,东京奥运会的官方商品售卖确实不愠不火。在东京市内的一些大型商超以及机场免税店里的东京奥运会官方用品专柜前,销售景象完全称不上火爆。但《日本东方新报》的那篇报道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奥运官方商品的网店在奥运会开幕后,一度因访问人数过多出现了崩溃状况。那么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显然说明,在疫情威胁下,特别是在实行限制外国人入境和空场比赛后,东京奥运会官方纪念品销售的主力人群在网上。对于明年就要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北京来说,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提示。
最后,还是回到主新闻中心的那家不足15平米的小店。其实它里面的商品门类还是不少的,穿戴类的有T恤衫、帽子、口罩、提袋、背包,文具类有笔、本、尺子,日杂类有毛巾、钥匙扣、行李牌、马克杯、雨伞、折扇等,还有历届奥运会都会发行的徽章、冰箱贴、纪念币以及吉祥物的各种造型,比较有日本特色的纪念品就是武士铠甲的摆件和日本传统儿童玩具剑玉了。但留意一下的话不难发现,来购物的人大多都会选择徽章、冰箱贴、口罩、钥匙扣、马克杯或T恤衫等商品,这又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东京奥运会热门的小纪念品
倒不是说它们物美价廉,而是它们符合作为奥运之旅礼品应该具备的四大属性,首先,它们都有明确的奥运徽记、图案,可以让人直观地将其与东京奥运会联系在一起。其次,它们都可以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个场景里实际应用,能够很容易地被其他人看到,显摆得不露声色。再次,作为礼品它们是恰如其分的。口罩、T恤衫、马克杯可以送亲人密友,尽显亲密;冰箱贴、徽章、钥匙扣可以送同事,丝毫不刻意。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对于要扛着行李回去的人而言,它们都不太占地方,也不太占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