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楼”屹立不倒!北京今年10个长城抢险项目又一个开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于丽爽 甘南

2021-08-31 20:57 语音播报

城事

8月31日,怀柔长城180号敌台(御史楼)抢险加固工程进行现场设计交底,标志着工程正式动工。这也是今年本市10个长城抢险项目中的一个。抢险加固后,御史楼将维持现状不会继续坍塌损毁。

8月31日一早,怀柔区文物所组织项目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各方,由渤海镇大榛峪村出发,从山脚爬上山脊上的长城后,再沿着响水湖东段继续向东爬,在台阶损毁严重、墙体局部坍塌、马道上长满杂草的长城上攀爬了近两个小时后,终于到达180号敌台。大家在敌台、城墙上下挨处查看险情,对照设计图纸,细说施工方案。

180号敌台位于渤海镇庄户村南侧海拔774米的山脊上,是庄户段海拔最高的敌台,在民间有“御史楼”之称。原来,在这座敌台上曾发现一座石碑,编于1998年的《怀柔文物集成》一书对碑文全文作了记载,其中提到了多位御史的名字:钦差、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真定梁梦龙;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莱阳张梦鲤;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泗州刘光国……据推测,“御史楼”可能由此得名。

手绘资料图为慕田峪长城景区供图,此图与图片为同一位置对比图

180号敌台基座东西向长12.97米,南北向宽12.62米,建筑面积293.06平方米。为中式回廊式空心敌台,东南、西南两侧各设登城口一处。敌台顶部设铺房一座,东南、西南角登城口上各设硬山房屋1处,南侧垛墙正中设影壁一座。

180号敌台施工工艺较为精细,台基处条石采用剁斧作法,在石头表面形成规律的斧凿图案;上部墙体及基座上部装饰有菱角檐等构件,石材排水沟嘴造型独特,券窗、箭口菱角檐的设置排列有序极具美感;东西登城口的对称布置以及正中障墙(影壁)的设置也体现出一定的秩序性,券门、券窗的弧度,垛口墙的设置、起伏,望孔、射孔砖饰等都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在这里能充分领略到古老长城的艺术价值。

“180号敌台整体构造特殊,且铺房、登城口等保存较为完整,原有布局清晰,是怀柔段长城中少见的布局完整、规制清晰的空心敌台,具有稀缺性、特殊性,180号敌台是研究敌台单体布局以及长城整体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怀柔区文物所所长张彤介绍。

但历经500多年风雨,180号敌台铺房屋顶已经坍塌,铺房的东、西山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外闪,西山墙山尖已经无存。敌台、边墙地面碎石及覆土堆积、灌木丛生,原有排水系统已失效。180号敌台东侧边墙上还有一处外墙表面的条石已经鼓闪后大面积脱落,坠入山谷,露出内部碎石片,像刺目的伤疤。

此次抢险加固范围包括180号敌台及东(174延米)、西(44延米)两侧边墙。工程将对现状敌台及边墙进行清理,找出原始轮廓,找回塌落的砖石;疏通被浮土和植被堵塞的水道,确保敌台城墙不积水;加固和归砌鼓闪、坍塌的墙体和拱券等结构,排除敌台墙体继续坍塌的安全隐患,使现存墙体达到结构稳定。同时,恢复其展示、通行的功能。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