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礼让定力,做好“头车”司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珊

2021-09-02 07:34 语音播报

热点

机动车能不能礼让,在斑马线前第一辆停下的车往往具有示范带头作用。而在实际行驶中,“头车”却遭遇后车的频繁鸣笛催促,有的司机不知道在斑马线前怎么让,“头车”礼让有点难。记者观察走访发现,在没有右转信号灯的路口以及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前,“头车”司机更得有礼让意识。

“头车”礼让常被后车鸣笛催促

昨天早上8点多,开车去单位的胡女士从定福庄路准备右转至朝阳北路。这是一个“丁”字路口,没有专门的右转信号灯,对面的信号灯已经变红,行人开始过马路。胡女士成了斑马线前的“头车”司机。

“是该让一让,我就等等吧。”胡女士耐心地等行人通过,但排在她后面的车却非常着急,一直在催促她。“我等了大概有10秒,刚开始只有身后的车鸣笛,我还能不管,后面车多了,群起而攻之的架势来了。”因为是早高峰,怕耽误后车,胡女士就被“逼”着右转开走了。

记者采访发现,类似胡女士遇到的“想礼让,无奈后面的车狂滴我”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许多路口车水马龙,极易拥堵,司机朋友自然争分夺秒。而转弯车辆的“头车”能不能带头礼让,直接影响了路口的交通秩序。

下午6点,记者来到方庄桥西南角的斑马线处。由于是晚高峰时段,自西向东从南三环辅路向方庄南路右转的机动车一辆接一辆,能不能礼让,全靠“头车”司机的自觉。此时,东西向的行人灯和机动车信号灯都是绿灯,一辆白色小轿车没有礼让行人,而是从人流中穿了过去,后面的车见状赶紧跟了上去,也一样从人流中右转穿行。

没有信号灯时不知如何礼让

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行人往往提心吊胆。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怎么让,“头车”司机也有困惑。

“我应该在距离斑马线前面多远处停下来呢?”田女士拨打12345热线反映了自己的难题,前几天,她收到了交管12123APP的提醒,因为没有礼让斑马线而被扣3分200元。田女士回忆,自己当时是斑马线前的第三辆车,刚开始自己离行人还很远,结果前面两辆车都过去了,她成了“头车”,行人走到了斑马线上,而她恰巧停在了斑马线上。“我走就要被罚款,不走也很闹心,这种情况咋办?”

对此,交管部门特别提醒,只要发现斑马线上有人通行,司机朋友就应该停车礼让。但实际行驶中,许多司机礼让的意识还是不够。

在方庄桥西南角,一条南北向斑马线距离方庄桥大约100米。由于斑马线上未设信号灯,行人只能左右张望试探性地过马路。一辆大客车成为斑马线前的“头车”。这时,方庄桥的信号灯变绿,司机车速减缓,虽然能给行人让路,却犹犹豫豫,起先停在斑马线前,又慢慢往开前,最后把车停在斑马线上。在大客车慢慢往前开的过程中,后面的车都紧紧跟随。在记者观察的15分钟内,还有许多“头车”司机看起来有礼让意识,留出了行人通过的空间,却还是把车轧在斑马线上,有的还慢速向前挪,和行人擦身而过,看着特揪心。

每个司机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头车”司机做好礼让,虽然有点难,却十分重要。在德胜门箭楼西侧的斑马线上志愿守护了4年多的志愿者李友华对记者说,“如果头车减速后停在斑马线前,等行人通行完再行驶,后面的车见状也会停车让行,对行人来说也备感暖意。面对礼让的车辆,过路行人自然也会加快步伐。”

驾龄十余年的潘先生表示,在斑马线面前,每个司机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现在是司机,明天可能就是行人,你开着车,你的家人也许正在过马路。”

胡女士也很赞同“换位思考”,斑马线前的“头车”司机在遭遇鸣笛催促时还是应该多些定力,后车司机也别催促,毕竟大家都有可能成为“头车”司机。至于怎么让,可以记住简单的几句,提前减速慢行,遇有行人一定要停车,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斑马线也一定要注意观察,先让行人通过。

“该让还是得让。”每天开车出行的高女士直言,“至于后面的车,愿意嘀就嘀吧。有本事你就飞过去。”

传递文明礼让新风尚,还可以有些巧妙方法来助力。“能不能号召广大司机朋友在车后窗和后身张贴上‘礼让行人 请勿催促’等提醒标识,一句提示语就能节省很多人力。这样成为头车时候,一方面能拦停后面的车辆,也为其他司机起到文明示范作用。每辆车都守规矩,路口秩序才能完善。”高女士还提出,现在全市许多示范路口有交警、协管员和文明引导员在值守,能不能让这些队伍也发挥提醒作用,碰到后车鸣笛催促时想办法提醒解释,为“头车”司机礼让“保驾护航”。

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

编辑:高晨晨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