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发新书《躬笃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2021-09-02 15:08 语音播报

文娱

“进入非营利教育领域,既是圆自己一个长久以来的教育梦想,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尝试为这片土地、这个社会继续作贡献。”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日前发布新书《躬笃集》。

1998年与伙伴共同创立腾讯公司后,陈一丹出任公司首席行政官,并于2013年3月起出任公司终身荣誉顾问。2009年,陈一丹捐资20亿元人民币创办武汉学院,开启国内非营利性民办公益大学的先河;2016年,捐资25亿元港币设立全球最具规模的教育奖项“一丹奖”;2018年,捐赠逾40亿元港币的腾讯股票成立慈善信托,聚焦推动教育发展。

在《躬笃集》一书中,陈一丹记录了其在教育领域开展各项工作的总结和思考。该书还收录了陈一丹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的三场对谈。对谈围绕教育领域展开,话题自办学教学经验、激发青年学者能动性等具体问题,延伸至如何令贫困家庭从教育体系中获益、推进家庭在教育体系中承担角色等全球性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认为,《躬笃行》一书中的诸多观点非常及时和必要。陈一丹“用私人资金提供公共产品”的公益经验和故事,即强调了公立和民间合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书中内容也对教育领域如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新、如何开展国际合作等诸多问题提供了富有见解的意见。

“教育机构持份者覆盖面很广,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今天的平台型企业来说,持份者覆盖的范围恐怕更多更广,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更细微和深入。社会效益与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课题。”在陈一丹的创业伙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看来,《躬笃集》一书包含了陈一丹近些年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其中的观点对自己也富有启发。

陈一丹则通过该书向社会发出了进一步关注教育、投入教育的呼吁,他表示:“人经过教育才会转变为生产力,转变为文明的载体。教育的改革,触动的是社会深层次的关系和融合,所以教育是解题的药方,教育者是疗愈社会的医者。在广义上,每个人都是教育者,也同时是被教育者。”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