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余创新工作室:“方寸”板卡撬动地铁高质量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魏昕悦

2021-09-09 09:28 语音播报


在北京地铁公司,人人都喜欢喊任振余是“维修破冰者”。他带领的任振余创新工作室围绕降低成本、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为地铁公司解决了维修技术瓶颈,加大设备的自主修复率。

据统计,任振余带领团队已经完成了154项电子板卡的创修任务,将279个芯片程序问题一一解决,脱离了对原厂家封闭技术的依赖,实现自主维修,保障了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有效运转,提高了效益和效率,为公司每年节省维修经费2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团队探索综合维修模式,拓展技术攻关领域,解决了包括信号AP电源、供电10KV保护装置等58种设备、183台设备的自主维修。其中车辆PPU板卡修复了12套,极大地缓解了备品库存量,为列车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为公司节省了30余万元的维修经费。

小板卡背后的“大学问”

2016年2月18日,地铁科技公司正式成立,这是北京地铁公司内部市场化改革踏出的第一步。同年7月1日,地铁科技公司正式接管北京地铁15条线路的AFC维保工作。“我所在的支援保障部负责设备的离线维修工作。按照公司提出的自主维修理念,要改变故障设备整件更换、修不好找厂家的被动局面。”任振余介绍,支援保障部作为具体实施部门,成立了以他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配备了7名专业技术人员。

带着全地铁公司的一份信任,任振余创新工作室扛起了肩上的责任。“我和我的团队面对无技术资料、无测试设备等重重困难,开启了我们的技术攻关、维修创新之路。”回忆起步情景,任振余感慨万千。

AFC专业闸机扇门控制板的自主维修是团队成功解决的第一个难题。任振余表示,选择这块板卡,是因为它覆盖了地铁公司所辖线路中的11条,使用面积广,故障率也高,每年要外委维修500块左右。而每块板卡的外委维修费用要1300多元,一年下来就高达65万元。

攻坚之初,任振余找来一块样板,满怀希望地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当把现有的资料拿到手却傻了眼。“这只是一份闸机操作说明,而维修最需要的板卡图纸、程序数据等关键资料都没有。想想这也可以理解,扇门控制板是闸机的重要板卡,这么核心的技术资料厂家怎么可能给到用户手里呢?”

可是没有维修图纸,对维修人员来说就相当于盲修;没有程序数据就算硬件修好了,也无法使用,其实就是废板。任振余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维修图纸,那我就把它画出来。”任振余起初预想得很简单,但是真的做起来,难题一个接一个来。

一块板卡的正常设计流程是先设计出原理图,再根据原理图设计出印刷电路板图(PCB图),然后根据印刷电路板图制成最终的板卡。任振余要做的与板卡设计正好相反。没有印刷电路板图,他就拿着万用表,用最原始的办法,在板子上几千个点中一个个地测量:有的一个点和几个点相连,他就将各个测试点分别找出来;有的走线在芯片底部,他就把芯片拆下来再进行测量。任振余坦言,放弃的念头有,但都是一闪而过。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是一份信任,更是一种责任。“无论如何也要出成果。”任振余始终抱着这一信念,经过二十多个日夜不懈的努力,终于画出了完整的电路图。

随后,任振余陆续解决了程序数据、测试工装等难题,最终彻底实现了控制板自主维修。“当我看着闸机扇门在自己修好的板卡控制下正常开启、关闭,我感觉这些日子的努力是值得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任振余说。

据了解,仅此一项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就实现了一千多块板卡的自主维修,节省维修费用200余万元。成立至今,任振余已经完成了154项电子板卡的创修任务,将279个芯片程序问题一一解决,脱离了对原厂家封闭技术的依赖,还获得了两项国家技术专利。

“传帮带”促进全公司维修水平“加速跑”

作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任振余注重研发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也积极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他认为,让全公司的维修水平更上一层楼,才能有更大的效益出现,地铁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多了一份助力。

任振余喜欢自己带徒弟,他所带的徒弟已经成为了北京地铁电子维修的中坚力量。“刚来的时候还是学生,课本和实战还是有区别,他们俩需要历练的还有很多。”任振余还记得,两个“小白”徒弟刚来的时候,与实战严重脱节,但让他欣慰的是,他有了两个好学又能吃苦的徒弟。

任振余的两个小徒弟都是90后,学校毕业后直接来到了创新工作室,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攻坚路”。任振余喜欢“身教”,他很少跟徒弟们讲大道理,凡事自己先做到,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徒弟们。

在AFC专业闸机扇门控制板的自主维修攻坚中,任振余带的徒弟看到他天天这样反复地测量,就问他:“师傅,上千个点啊,您这样测量,啥时候能测量完啊。”“我当时只是告诉他,这是个四层板,咱们没有印刷电路板图,不能看见哪些线是相连的,中间两层的走线咱们也看不见,为防止漏掉任何连线,只能一个点一个点地测量了。”任振余最后成功了,就是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件小事中,他的认真、执着、坚持渐渐成了徒弟们身上的品质。“现在他们都能独当一面,还自己带徒弟。”任振余说。

创新工作室成员们都有自己结对的“徒弟”,这些人是地铁公司各个维修部门的成员,每当他们遇到维修中的难题,都会来请教“师傅”,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则给予适当指导,也教授一些创新理念。“除了学到技术,也希望我们所有的维修人员都有自主创新意识,以点带面,大家水平都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服务公司发展。”任振余表示。

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