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1 09:47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日前,随着人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我国现有的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意味着我国职称系列改革任务总体完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 李金生:这一次职称制度改革是现行的职称制度30多年来,对职称制度全面系统的一次改革。涉及七千八百万专业技术人才的切身利益。
李金生介绍,职称系列改革推进五年来,共出台了27个指导意见,印发了职称评审暂行规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办法等9个综合性、基础性配套政策,指导地方制定了各地改革实施意见,各地共印发了683个职称制度改革配套文件,形成了以中央职称制度改革文件为龙头,以各系列、各地区改革政策为配套的“1+N”新时代职称制度框架体系。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孙锐:小学教师职称和中学教师职称把它合并了,减少了海关,单设了审计,这都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来删、减、增。
改革带来哪些变化?改革后职称怎么评?
眼下,各地职称评审工作正在进行当中。职称怎么评,不仅事关个人发展,更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建设。那么,改革带来了哪些新变化?新标准下职称怎么评?
这次改革顺应社会关切,着重解决评价体系不完善、标准不合理、一刀切等问题。为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职称系列首次设置正高级职称,近3000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突破了职称“天花板”。这次改革清晰树立了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的评价导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 李金生:在评价标准上,把品德放在首位,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
在评审范围方面,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被打破,民营企业人才职称申报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在评审主体方面,谁用人、谁评价,用人单位自主评审。此外,实践经验也将成为职称评审的一项重要指标。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孙锐:比如在卫生系列里,从中级晋升到副高需要有5年的实践经验。编辑、记者这个系列,由中级到副高也需要有5年的实践经验,就是增加实践的经历,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导向。
改革推动人才评价客观公正
在以往的职称评审过程中,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弟子三千不如论文一篇”、论资排辈等现象。这次改革,就是要破除职称评审中“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倾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 李金生:在破除唯学历方面,不看学历,看能力。很多系列都淡化了学历的要求。
李金生介绍,像翻译、演员、计算机软件等系列或专业对学历没有要求,会计、经济等系列将起点学历放宽至高中。在工程、农业等系列中,不具备学历要求的,由行业内两名以上专家推荐即可参加评审,在此基础上,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也进一步放宽学历要求。
这次改革,最为引人关注的一点就是,论文不再作为职称评审的“硬杠杠”。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淡化论文要求,设计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评价指标26项,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论文要求。对研究人员,强调论文质量,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 李金生:在破除唯奖项方面,这些改革把奖项作为一个加分项,过去很多职称评审都把奖项作为一个门槛,这次要求不能把它作为一个门槛的条件,而是一个竞争择优的重要参考。
将新兴职业纳入职称评价范围
这次改革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将新兴职业纳入职称评价范围。新增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评审专业13个,各地增设人工智能、数字编辑、冰雪艺术、文房制作等特色评审专业113个。
在安徽的淮南联合大学,汪澍东正在和同事们一起研发新型智能快递员头盔。汪澍东从2005年开始就从事快递物流管理的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她也因此被评为快递工程系列高级工程师。这也是安徽省首次将高级职称纳入快递行业专技人才评审范围。
淮南联合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汪澍东:有了这个专业职称以后,在和企业的横向课题的申报以及研究方面,可以说有更强的说服力。
在河北石家庄,从事动画制作的刘晓祎,正在准备报评动画制作行业的动漫游戏职称。
石家庄深度动画有限公司视效导演 刘晓祎:对于我们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认可跟鼓励,从我个人来讲,我肯定会去通过自己的作品,通过自己的一些能力,尽力去评选一个职称。
不只是从事快递行业和动漫行业可以参评职称,在北京,从事人工智能、科学普及等工作的人可以参评职称;上海增加了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方面职称的专业;在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经纪人成了新的职称评审专业。更为关键的是,改革正在推动我国的职称和国际职业资格接轨。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孙锐:我们努力在对接,对接的就是国际权威的职业资格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