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米铁增加入人艺60年,北京人艺《家》剧组集体献花祝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2021-09-16 10:46 语音播报

文娱

9月15日是国家一级演员米铁增加入北京人艺整整60年的日子。正在首都剧场演出的人艺话剧《家》剧组全体成员,在李六乙导演的策划下,一人一束玫瑰花给米铁增送上惊喜祝福,表达大家对“米爷”的敬爱和祝贺。

摄影 李春光

六十年人艺生涯,全剧组为米铁增庆祝

1961年,14岁的米铁增就考进了北京人艺自己创办的表演学员班。年轻时,被称为“小米”的米铁增因为长得英俊帅气,经常被选中扮演爱情小生,《丹心谱》中的陈新生、《雷雨》里的周冲、《吉庆有余》中的崔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凭借话剧剧舞台上扎实的功底,塑造了《推销员之死》中的二儿子哈皮、《哗变》中的萨德上校、《茶馆》中的崔久峰、《北京大爷》中的德文高等等众多舞台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年过七旬,他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在北京人艺四代演员演出的话剧《家》中,他饰演高老太爷。

当年的“小米”如今成了人艺人口中的“米爷”。生活中的米铁增乐观、随和、人缘好,虽然身为老艺术家,但是毫无架子,平易近人,总是笑眯眯的,深受大家敬爱,年轻人也都愿意跟他做朋友,开玩笑。

摄影 李春光

9月15日是米铁增进入北京人艺60年的日子,李六乙导演特意提议大家一起给“米爷”献花表示祝贺,全剧组都积极响应。在惊喜中收到大家祝福的米铁增十分感动,站在人艺舞台上,手捧鲜花的他,在剧组全体成员的簇拥下,眼含热泪,言语哽咽道:“去年,我在《家》剧组过的生日,也是我来到剧组59年,第一次在剧组里给我过生日。今天,《家》剧组又给我庆祝来人艺六十年,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觉得我这一辈子,能在剧院、在剧组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走到今天,真的是我莫大的荣幸!我这一辈子真是没有白活,而且活得特别有意义!我这辈子能认识你们,我太幸福了,太高兴了!我一定不辜负大家对我这片爱心,一定好好的把自己身体养好了,保持好的状态,能继续跟大家在一起演戏!”

李六乙导演也表示:“今天是特殊而有意义的日子。六十年前的今天,米铁增老师,一位青葱少年带着对戏剧的梦想,踏入了北京人艺这座戏剧的殿堂。六十年岁月转瞬,我们大家的‘米米’从没有放弃,朝圣之路有艰辛风雨,他以最普通的坚持践行著自己的初心,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大红大紫,不争不抢名利,用真诚演绎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角色,以平凡塑造了一个个普通的人。今天六十年了,他依然生活于舞台。六十年的光彩,六十年的平凡,六十年的梦想!今天,后生们在《家》的厅堂、艺术的殿堂,为他举办简单朴实的纪念仪式,于尊重于敬爱于铭记于传承。舞台是美丽的!家是有爱的!”

十年成长,《家》剧组带领大家“回家”

由巴金原著、曹禺两位文学大家编剧,李六乙导演的北京人艺经典大戏《家》首演于2011年,于去年再登舞台后不断收获专家与观众的赞誉。随着一轮一轮的上演,《家》的主创们一方面在不断深入挖掘原著精神,一方面则回归戏剧的初心和本真,导演李六乙表示:“以真实为出发点,用生命去表达。”

这次《家》演出,李六乙导演特意提出了一个主题——“回家”。李六乙导演介绍道:“演员们不仅回到舞台上的家,更回到生活中的家,传递出的温暖与关爱都是真诚和真实的。”十年的舞台沉淀中,每一位演员的成长都与生活和舞台分不开,这种真实的体验融入到了作品中,也通过一个个细节传达给了观众。饰演瑞珏的演员卢芳表示:“‘家’的意义就是在一起。从十年前到现在,我觉得实现了一种成长。如果没有这种在一起,就不会有成长的机会。”

《家》此轮演出将持续至9月25日。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