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三星堆》带读者进行公共考古探险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2021-09-27 19:37 语音播报

文娱

无论在学界还是在公众领域,三星堆都是近年来影响力最大的考古遗址。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现,青铜大立人、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扶桑神树、纵目面具的出土,震撼了世人。时隔30余年,三星堆遗址再次迎来大规模考古发掘,更多的国宝重器陆续出土。9月27日,三联书店新书《追寻三星堆:探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与读者见面,带读者进行一番公共考古的探险之旅。

据介绍,《追寻三星堆》是以三星堆遗址为出发点和核心,进而探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诸遗址。与以往的三星堆著作不同,这本书汇集了六位记者和主笔的采编文章,以及三位摄影师拍摄的遗址、文物照片,以特殊的站位和视角,为读者解答关于这个神秘遗址的方方面面。

2020年9月,三星堆新一轮发掘重启,在上世纪80年代发掘的2号坑旁边,又发现了六个坑,被媒体称之为“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这八个坑为世人展现了距今三千年、中国长江流域璀璨夺目的青铜文明。

《追寻三星堆》的作者团队在发掘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了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长雷雨、前站长陈德安等学者,以及专家北大文博学院孙华教授和社科院考古所施劲松研究员,从不同的角度,权威解读三星堆遗址,还涉及神话与史实、发掘研究历史和现状,深入探讨了很多学术上的争议和大众的疑惑。

三联书店编辑曹明明特别提到,除了三星堆遗址,作者团队还对三星堆的“前身”宝墩遗址,和它的“后世”金沙遗址进行了深入考察,并由此建立时间坐标,从比较完整的时空框架上,详述三星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认为,《追寻三星堆》是非常好的公共考古作品,“四十多年前我们根本不敢想象考古学这种小众学科居然可以有这样多的公众关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全民的文化素养在提升,大家对考古有热情这是很值得欣慰的。如果这里有我们考古学者的一份力,那我们更欣慰。”在他看来,考古从学术走向公众也是文化自觉的过程,“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会有更多从事田野考古和学术研究的人,加入到向公众讲述的队伍中来。”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