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如何读鲁迅”,阎晶明说“鲁迅还有很鲜活很温暖的一面”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2021-10-16 19:06 语音播报

文娱

阳光洒满北京十月文学院,瑟瑟秋风吹动绿树鲜花。10月16日上午,作为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活动之一,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阎晶明和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何杰以“今天的孩子如何读鲁迅”为题在此进行了一场对谈。

关于鲁迅,中小学生崇敬又陌生,现场就有小读者抛出问题:现在读《朝花夕拾》还有什么价值?《少年闰土》中的闰土是真实的人物吗?还有关于《狂人日记》,关于《孔乙己》等等问题。两位对谈嘉宾一一作答,阎晶明还提醒孩子们:“阅读鲁迅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终身的事情。”

此次对谈源于阎晶明近期出版的新书《这样的鲁迅》,该书以追随鲁迅脚步的方式,以绍兴、南京、仙台、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为轴线,通过丰富生动的鲁迅故事和深入浅出的作品赏读,为青少年读者呈现了一个温暖与深刻并存,丰富、全面、立体的鲁迅形象。同时,《这样的鲁迅》在展现鲁迅文学创作巨大成就的同时,更凸显出这位伟大作家的一生求索。面对现场的中小学生读者,阎晶明说:“我写这本书,是想告诉大家,鲁迅不仅有冷峻的、战斗的、不宽恕的那一面,还应该看到他有很生动、很鲜活、很温暖的一面。”阎晶明说,他书中所讲的故事,是他从鲁迅作品中整理出来的,也有的来自鲁迅朋友、亲人的回忆,还有的是鲁迅家乡人的访谈,“这些故事都是有准确来源和根据的。”

“向青少年朋友讲鲁迅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鲁迅的人生历程,感受他的思想和精神,欣赏他的各类作品,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但阎晶明为孩子们讲鲁迅,已整整积累了38年。在接受本端记者专访时,他回忆说,他1983年成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时,开始走进鲁迅世界,通过研读大量文学作品,他深深感到,“理解当代文学、当代作家,鲁迅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纵观鲁迅之后的很多作家,无论从思想上、主题上、题材上、艺术上,鲁迅是个起点、也是一个高峰。”从2002年开始,阎晶明开始出版鲁迅研究著作。此后,他启动散文、随笔书写鲁迅的“模式”,十几篇万言散文作品发表在《十月》《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上。2017年,阎晶明出版《鲁迅还在》,他把鲁迅写成“人间鲁迅”,受到评论家的赞赏。

为孩子们写鲁迅,对阎晶明来说还是第一次。原来,阎晶明曾到南京一所中学与中学生展开对话,他发现他们更关注课文上的鲁迅作品,“对我所说的鲁迅的家国情怀、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并不理解。”于是,这激发了阎晶明写作计划的加速,他想在有理有据、严谨的同时,为孩子们讲鲁迅。阎晶明去年写就《箭正离弦 :<野草>全景观》。正是在此过程中,他进一步接触到大量鲁迅资料,其中很多都是故事性资料。于是,阎晶明开始动手为孩子们写一系列的鲁迅故事,并首先在全国政协“网上书院”发表。“我写鲁迅的一生,并不是传记,有一定跳跃性,也有一定选择性。”他的写作受到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天舒的关注,也最终促成了这本新书的出炉。

“鲁迅是有家国情怀的,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紧迫感、有焦虑。”在阎晶明看来,过去讲鲁迅,这些方面讲的并不多,而他想通过这本书强化这一观点。


编辑:李夏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