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记者走进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看到中心一楼的“教育+”咖啡馆早已经开始营业,有几个创业者在前台买了杯咖啡,然后快步走到电梯间,与夹着笔记本、背着大大双肩包的创业者们一起等电梯上楼,准备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
“这个‘教育+’咖啡馆,只是我们诸多创业服务中的一小部分,它除了给创业者们提供舒适的洽谈及休闲环境外,还会不定期地开展一系列跟教育相关的活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常务副总经理赵伟鹏说:“目前我们打造的三大服务平台已形成了14个模块,70多项服务的这样一个生态化的服务体系,就我们基础服务平台来说,不仅包括办公空间,还包括会议服务、课件制作、共享直播、未来教室、党群建设、健身服务等一系列创业配套服务,入驻我们中心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到这些服务带来的便利。”
打造“中国教育创新硅谷”
据了解,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积累了丰富鲜活的教育创新案例,汇集了诸多先进的理念、技术、产品。多年来,扶持和发展了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先锋力量,探索和引领了教育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被业界誉为“中国教育创新硅谷”。
入驻中心的一家教育创新企业创始人吴先生告诉记者:“在这个园区里面汇聚了智慧流、信息流、资本流以及各种服务流。对于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其实只需要安心地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周边的一些关于政策方面的、关于资金来源方面的,关于人才聚集这些方面的以及关于信息层面的,中心都帮我们考虑到了,所以在这里进行创业,我们是幸福的。”
赵伟鹏介绍,“我们是起步最早的一家,这几年来做了很多探索式的工作,也取得了丰富经验。全国各地有不少互联网教育创新项目都想入驻我们这里。一直以来,中心立足于互联网教育行业,依靠海淀区‘教育’和‘IT技术’的两大优势,打造基础服务、创新创业、融资助飞三大服务平台和‘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形成14个服务模块、72项服务,累计孵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教育领域应用的创新项目240余个。”
强化企业内功修炼
除创业环境十分优越之外,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还经常举办各类专项创业指导活动,如“创业充电站、和高手一对一、创业私董会、项目路演、人才交流会”等。活动特别邀请各领域专家和资深创业者担任中心的创业导师,给创业团队提供个性化指导,让企业发展中少走弯路。
今年以来,国家围绕“双减”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在政策促进教育发展改革的进程中,不少教育企业对创业方向感到迷茫。赵伟鹏告诉记者:“围绕近期的教育行业改革的情况,我们正在着力宣贯落实‘双减’政策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帮助教育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积极转型发展。我们作为海淀区委区政府支持打造的产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围绕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方向、新领域积极探索,比如素质教育、科技教育、职业教育等,推动教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韩力群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作为中心聘请的创业导师之一,曾经在这里辅导过多个企业。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导师和企业都能够一起成长。做学问和创业是一样的,都要不断地原创,不断地创新。希望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和更多有需要的企业共同交流和成长。”
据悉,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共邀请创业导师100余位,辅导教育创业企业超过300家,累计举办各类活动650余场,其中“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已经成为国内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在中心举办的各类活动中,来自政产学研用各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等从企业经营面临的管理、市场、人才、资金、政策等角度出发,为企业经营发展全流程提供系统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团队或企业攻克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广泛整合行业资源,精准提供市场信息,及时给予经营建议,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记者 吕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