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青春不能掉进“消费主义陷阱”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2021-10-27 16:02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不知何时起,“负债青年”成为网络热词,大量“90后”“00后”以此自嘲。近日,某机构发布了一组年轻人消费数据,再度引爆相关话题。报告显示,在全国1.75亿名“90后”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86.6%都接触过信贷产品,其中60%以上的“90后”将消费贷用于提高生活品质和休闲,主要涉及懒人经济、宠物经济、养生热潮、颜值经济和娱乐产业等五个方面。

年纪轻轻咋就负债累累?从网友们的吐槽看,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可谓最大“元凶”。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社交媒体普及,品质消费备受年轻人追捧。尤其是在各色博主的“种草”“安利”下,攀比消费、面子消费愈演愈烈。包包非大牌不背,手机非新款不用,鞋子非潮牌不穿,宠物非赛级不养,一不小心就掏空了钱包。为“及时行乐”,一些人将目光投向了透支负债,“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眼中,“舍得花钱”的年轻群体市场价值巨大,为了最大限度“薅羊毛”,他们疯狂推出金融产品,铺天盖地进行广告轰炸,如此种种,都加剧了消费主义的蔓延。

超前消费一时爽,但一脚踏入“负债者联盟”,后果可能让人吃不消。就现实来看,“90后”“00后”大多初入职场,本是专注工作、奋力爬坡的大好时光,却天天被债务缠身,难免心思涣散。此外,一旦债台高筑很容易出现不良征信记录,将对个人家庭正常生活带来长期负面影响。遑论在不少极端案例中,个别被裹挟的年轻人陷入“消费贷”“美容贷”“裸贷”等陷阱,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焦头烂额甚至酿成诸多惨剧。放到国家消费大盘子来看,“负翁”“月光族”占比太多,也不利于消费升级的可持续。

每一代人的消费观都打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今天的年轻人追求时尚、舍得消费,这本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但凡事过犹不及,追求品质也要量入为出,“为兴趣买单”也得有所节制,细水长流才能把日子过好。更何况,生活的品质从来不靠买买买定义,更不是消费主义大潮裹挟下的物质攀比,而是体现在举手投足、气质涵养和内心充盈的一种生活方式。商品大潮汹涌,却不被物欲推着走;与标签品牌解绑,只为需要的东西埋单,秉持这样理性的消费观,才能让花出去的每一分为当下生活加油,攒下的每一笔为未来日子续航。

《极简主义》一书里有句话异常动人,“年轻人最值得追求的品质是什么?不是限量款包包,也不是奢侈品大牌,而是丰富充实的生命体验。”认真工作,理性消费,持续成长,精神丰盈,当更好的自己成为品质最佳代言,这样的人生又何愁不被“艳羡”?


编辑:雨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