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07:30
1965年2月17日,北京首都机场站满了欢迎的人们,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和陈毅副总理等领导人早早在停机坪等候。
飞机停稳后,一位头戴皮帽,身穿大衣的客人向着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他就是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
1965年2月18日,在北京钓鱼台接待厅,刘少奇、周恩来与来访的尼雷尔举行了会谈。
会谈中,尼雷尔说出了他此行的目的:“我们想在坦桑尼亚跟赞比亚修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会改变我们两国的经济的命运。”
“你们可能想不到修成这条铁路有多么重要,它等于爆炸一颗原子弹。”
刘少奇点了点头,回答道:“可以考虑,但需要较长时间。”
章百家 中共党史专家
坦赞铁路,这条铁路因为从长期看它的经济效益并不会太好。中国主要是出于中非友谊,为了支持非洲人民建设,最后就决定,中国用当时所能生产的质量最好的东西,去援助修建坦赞铁路。
1967年9月5日,中、坦、赞三国政府代表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中国越来越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1971年7月9日12时15分,一架波音707飞机缓缓停在了北京南苑机场。一位身穿西装,戴着眼镜的人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就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而基辛格的北京之行只有48小时。
下午4时,这是事先安排好的会谈时间,周恩来总理准时抵达。
会议正式开始,基辛格博士马上拿出了一沓文件,看上去有七八寸那么厚,他开始一页一页读起来。从基辛格略显紧张的神情,不难看出,他和美国政府对于此次秘密之行的重视与谨慎。
章百家 中共党史专家
基辛格到北京以后,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元帅先后同他进行了六次会谈,周恩来总理跟他会谈时间是最长的。一个是要着重谈怎么解决台湾问题,当然还有具体的,就是要讨论尼克松总统访华的事宜。
1971年7月11日中午,基辛格博士离开北京。 四天后,7月15日美国当地时间晚上7时,尼克松总统突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他面对美国观众说出了一条重磅消息。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就在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的同一天,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联合国17个成员国提出,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加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的议事日程,提案后被称为“两阿提案”。
此后,联合国把提案投票时间定在了1971年10月25日。
10月20日,距离投票还有五天时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再次来到北京。当晚10时,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听取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汇报。简单了解了基辛格的情况后,毛泽东便把关注点集中到了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投票上。
从1961年到1970年,美国把涉及中国代表权的问题定为联合国的重要问题,需要三分之二票数通过。随着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又提出同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同时要保留台湾当局在联合国的席位。
美国提出的这两个提案,都要在即将开始的第二十六届联大上投票表决。
1971年10月25日这天是星期天,纽约的街道上人们在悠闲地散步,而联合国总部里却极其紧张繁忙。纽约时间晚上9时47分,联合国大会开始表决。
首先表决,美、日等22国联合提出的“重要问题”案,提案没有通过。这就意味着,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不再需要三分之二赞成票这么高的门槛。
紧接着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台湾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消息传到北京,78岁高龄的毛泽东得知消息后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26日晚上10时,在中南海住处,毛泽东满面笑容地坐在沙发上,他召集周恩来、叶剑英、姬鹏飞、乔冠华等开会。
此时,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还在进行,刚刚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新中国会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吗?
监制:吴晟炜 编审:赵 斌 主编:陈 曦 崔 明
本集导演:吴 迪 海报制作:田 丁 编辑:王亭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