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场馆建设改造和赛后运营的“中国方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0-29 09:08 语音播报

进入
金融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是一道世界性难题。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后,北京国资公司将“鸟巢”“水立方”打造成与故宫、长城齐名的“中国地标”,接待中外游客及观众超过6500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演出、展览以及全民健身等活动3500余场次,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奥运场馆赛后“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国经验”。

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从那时起,北京国资公司主动承担冬奥筹办的重大使命,精心谋划夏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接力冬奥筹办,积极贡献奥运场馆建设改造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鸟巢”将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任务,通过改造升级将再次惊艳世界。“水立方”将承担冬奥会男女冰壶全部比赛的任务,这就需要将泳池改造为符合奥运比赛要求的冰壶场地。为此,“水立方”创造性地提出“水冰转换”的“中国方案”,“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成为世界上唯一可同时举办夏季、冬季赛事项目的场馆。场馆改造后,不仅大幅节约新建场馆建设资金和土地投入,自身基础设施、运营能力也迈上新台阶。

作为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将承担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比赛任务。该场馆在建设中采用了大量的科技创新,集中体现了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构成的“中国方案”。运用我国自有技术,采用钢结构环桁架、混凝土主体结构和索结构准备工作同步进行的施工方法,仅用8个月就实现主体结构“拔地而起”;采用目前世界体育馆中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并且屋面索网所用高钒密闭索在国内场馆建筑中首次完全使用国产材料,催生了这一“卡脖子”材料的完全国产化;比赛场地1.2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冰面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不仅是绿色环保,还能够让冰温恒定,诞生出最“快”的冰。

2020年4月7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迎来速滑比赛首秀,来自冰岛、荷兰、日本等16国的28位驻华使节及外交官代表在国家速滑馆现场观看了速度滑冰女子和男子比赛。冰岛驻华大使古士贤表示,前期考察和这次观摩令其印象深刻,期待并坚信即将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将精彩盛大;荷兰驻华大使贺伟民对“冰丝带”建设表示赞叹,对北京冬奥会充满信心并预祝取得圆满成功。据统计,仅2021年初至今,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经接待了5批170余位的驻华使节参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接待了3批140余位驻华使节参观,中国奥运场馆优质的场馆建设和优秀的赛事运行能力得到各国使节的高度评价。

“冰丝带”“鸟巢”“水立方”,三大场馆交相辉映,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形象、讲述出中国故事。北京国资公司也将深入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工作,高质量完成场馆改造与运行,高水平提供赛时服务保障,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贡献首都国企力量。

责任之光

编辑:李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