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三千多年发展史,北京城从未离开这条“母亲河”的冲积扇
北京晚报 | 作者 朱祖希

2021-10-29 21:32 语音播报

热点

“桑干古湖”“泥河湾古湖”“延怀古湖”的湖水被袭夺,不仅大大地扩展了永定河的流域面积,而且由于原先巨厚的湖泊沉积物的侵蚀,也使永定河成为含沙量仅次于黄河的“小黄河”“浑河”,并在出山后形成洪积、冲积扇。永定河在北京小平原上,被称为迁徙无定、灾害频仍、桀骜不驯的害河。但是,北京城也是吸吮了永定河所供给的甘甜乳汁,孕育成长的。“没有永定河,就不会有北京城的昨天和今天”。1996年4月,我在《北京晚报》发文,把永定河称为“北京的母亲河”,既是表达它们之间的血肉关系最贴切的称谓,也是最形象、最让人感到亲切的昵称。

永定河所形成的洪积、冲积扇平原,为北京城的孕育、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空间。

永定河从山西、内蒙古携带着大量的风化碎屑,切穿西山的崇山峻岭,在三家店出山,并形成了以石景山为顶点的洪积、冲积扇。这个“扇”北起清河,东至通州马驹桥镇,南达河北省的小清河,面积达1000平方千米。

整个洪积、冲积扇西北高、东南低,但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而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这就为一个城市的孕育、成长提供了极为良好的地理空间。

自从在北京小平原上出现了原始居民点,到成为邦国的政治中心——蓟之后,北京又成长为中原统一王朝在北方的军事重镇——幽州,继而,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迅速崛起,并南下中原,北京又先后成了辽朝的陪都——南京(又称燕京)、金朝的政治中心——金中都,拉开了北京成为全国性都城的序幕。后来蒙古族崛起,推翻了女真政权,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北京上升成为全国性都城——大都城,明清两代继之。

在北京这3000多年的发展中,城址虽略有迁徙,但都没离开过永定河所形成的洪积、冲积扇。这也足以证明,我们的先人对北京城址的选择是独具慧眼的。

北京城从最初的依傍莲花河水系,转移到高梁河水系(也有人称“三海大河”)上来,固然是因为莲花河水系“水流涓微”,金中都城的所在地“土泉疏恶”,而高梁河水系的天然湖泊水面宽阔、水源充沛。但我们更应注意到金中都城位于永定河洪积、冲积扇的西南侧,地势相对较低,常易受到洪水的威胁,而元大都城所在的高梁河水系,却位于这个“扇”的脊部,地势相对较高,也少受洪水的威胁。从史书的记载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永定河洪水会威胁到明清北京城外城的右安门一带,却少有威胁到内城的。

此前稿件

北京母亲河永定河是如何形成的?考古是这样论证的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