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 18:54
英国有个著名的历史经济统计学家麦迪森,他写过一本书叫《世界经济千年史》,罗列了世界各国经济1000年间的表现。他觉得中国还是很不错的:公元零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26.3%,怎么算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公元1500年,中国的GDP就是世界第一了;公元1820年,中国的GDP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这个时候,欧洲12国的GDP加起来,也就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2%。可见当时中国的GDP是很强的。但是光靠GDP有没有用?我觉得不全部管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关村时就发表过重要讲话,提到中国历史上有好几次战争都是在GDP比别人高好几倍的情况下打败的。比如鸦片战争时,英国的GDP仅是中国的八分之一;甲午战争时,日本的GDP仅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当然,也有人说,麦迪森的估算不准确,他高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且,中国古代GDP之所以能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完全得益于人口众多,如果按照人均GDP计算,中国明显处于劣势。
大家都知道,英国有一个使节马嘎尔尼,1793年率领一个庞大的使团来到中国给乾隆皇帝贺寿—也有人说马嘎尔尼根本不是来给乾隆皇帝贺寿的,只是到的那一年刚好赶上乾隆皇帝八十寿辰,中国的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就说这些英国人是来贺寿的。他提了七点要求,都被乾隆皇帝驳回了。他提出要和中国通商,乾隆皇帝说,我们地大物博,不需要。他又说俄罗斯人在北京有一个使馆,我也想在这儿建一个使馆,可以不可以。乾隆也驳回了。乾隆说,你们有自己的皇帝,弄几个人在北京,天天想家,不好。他还带了很多礼品,地球仪什么的,都很先进。乾隆觉得是贡品,不是外交礼品,收下来之后,还看不起对方。这个人从南到北考察了中国,得出结论说:中国外强中干。后来就是几艘英国的舰艇、一些英国人加上印度人,发动了鸦片战争。到了道光时期,中国被打败之后,皇帝还在奏折上批呢,说英国在哪里,不知道;英国人为什么要卖鸦片给我们,不知道;英国怎么是个二十几岁的姑娘在那儿当皇帝(英国女王)?她结婚了没有?光瞎操心了,对世界一无所知。可见,国力强盛不光是经济总量,而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没有科技,发展是非常艰难的。1800年之前,人类经济要翻一番,需要1400年,每年GDP的增长约0.05%;有科技的驱动后,就非常快了,中国的经济10年翻了一番。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当然是因为清朝的腐败。我研究了一下,我们之所以打不赢,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科技落后。我们的炮台布得很密,但是都是固定的炮位,船只如果左右移动,就打不着了;我们的炸药还停留在鞭炮的水平,杀伤力比英国的差好几倍;另外,我们的步枪要用明火来点,而英国的枪支早已是自动点火。种种迹象表明,科技落后也是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现在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推动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就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像现代航空发动机、芯片等,这些国之重器一定要举全国之力研究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讲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要强大,除了GDP要上来,还要调结构、转方式,推动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本“四位一体”相互协调的产业体系。要建立宏观经济体制有活力、微观经济主体有效率、政府宏观调控有力度的经济制度。
一个男生如果光有肌肉,没有文化,女孩子也看不上你。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不但要有力量,还要有魅力。发展文化、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构建自己的软实力,就是增强魅力。没有软实力,硬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滞,甚至会减弱。如果大家来不及全部读完《资治通鉴》的话,可以读读《贞观之治》。从公元626年到649年,那是一个刚柔相济的时代,唐太宗开设了文学馆,有18学士,都是大家,荟萃人才,开拓文化。结果那些部落、小国家纷纷归附,可谓近悦远来。所以说,唐太宗得天下不都是靠打下来的。比如贞观五年(631年),康国请求归附唐朝。康国离长安很远,和唐朝来往非常少。唐太宗开始很高兴,最后一想这事不行,康国归附万里之遥,劳民伤财,他就没同意。我们中国有个少数民族叫柯尔克孜族,唐代称其为“结骨”,《资治通鉴》上讲,他们是“赤发绿睛”,长得又高又大。这个部落的酋长来了之后,唐太宗请他吃饭,酒过三巡,面红耳热,唐太宗觉得这些少数民族的酋长们自己归附唐朝,是国家繁荣的象征,高兴得不得了。这是中国人的治理观。可见,“软实力”的概念中国早就有。中国要发展、要强大,一定要发展自己的软实力,要建立繁荣、有影响力的文化。
(本文摘编自《北京大学理论名家大讲堂(第一辑)》,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