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可爱的中国,他不为高官厚禄所诱,向死而生
CCTV国家记忆

2021-11-13 07:34

建党百年

他是蒋介石悬赏八万大洋

“缉拿”的共产党员

他戴着沉重的镣铐

在狱中写下不朽的篇章

为了人民的幸福

他一生清贫

为了可爱的中国

他向死而生

他叫方志敏

这份珍贵的手稿现珍藏于中央档案馆,是1935年3月方志敏在昏暗的牢狱中写下的自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 全国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所提出的亡国二十一条的运动。爱国运动,波及到弋阳时,我是最爱国的一分子。”

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1919年秋天,20岁的方志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 

学生时代的方志敏密切关注民生和时局,在文学创作中崭露头角。

就在方志敏潜心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时,他收到了一份来自上海的《先驱》报。《先驱》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方志敏的未来之路,他决心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果断地奔赴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

1922年8月2日,抵达上海不久的方志敏经赵醒侬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方志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方志敏也不例外,他曾担任国民党江西省执委会常务执委兼农民部长。

方志敏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他领导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

1932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决定将赣东北省改称为闽浙赣省,方志敏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苏区横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4省边区,有52个县,中心地区人口达百万。

1934年11月,按照中革军委的电报指示,红十军与从瑞金来的红七军团合并组建为红十军团,继续执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重任。11月18日,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成立,方志敏任主席。

这是红十军团深入敌军战略重地前途难测的行动。

40余日后,部队遭到很大损失,不得不重返赣东北。就在回撤途中,在闽浙赣边的开化、德兴两县境内,红十军团的先头部队与主力部队被七倍于己的敌军“割断”。方志敏果断命令粟裕率先头部队800余人继续前进,自己仅带十余名警卫人员寻找被围困的红十军团主力。

1935年1月29日凌晨,寒风凛凛、雪花疯狂地咆哮着,打在脸上如同针扎般,很多红军战士在饥寒交迫中失去了知觉。陷于绝境、七天未食的方志敏晕倒在玉山、德兴两县交界的怀玉山一棵木梓树下,被搜山的两个国民党军士兵发现。

方小勇 方志敏之孙:

国民党兵就拿着手榴弹威胁他,一定要把钱交出来,他很嗤之以鼻,他说我们是共产党的官,我不是你国民党的官,我身上没有钱。

这张照片拍摄于方志敏被俘当日,当天晚上,方志敏被押解到国民党军独立第43旅第727团团部。

得知方志敏被捕,蒋介石给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下达密令,尽力劝说方(志敏)、刘(畴西)“归诚”。结果任凭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如何巧舌如簧,方志敏始终不为高官厚禄所诱,用沉默做出了有力的回应。

随着战友们的相继牺牲,方志敏清楚地意识到,留给他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他把囚室当书室,拖着虚弱的身体笔耕不辍,用生命与心血凝结成串串文字。在入狱的100多天里,方志敏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狱中纪实》等十多篇文章,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8月6日,方志敏拖着沉重的脚镣昂首挺胸,走向刑场,慷慨赴死。

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方志敏尽情畅想描绘着祖国母亲的锦绣前程:“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方志敏犹如一个穿透时光的“预言家”,他在狱中的畅想,如今都变成了现实。一个强盛可爱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编辑:奚小荻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